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淺析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的機遇與挑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3-10 00:12:08


 
  累積互信,適時推動建立
  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

  軍事從屬於政治,軍事互信機制必須建立在政治互信基礎之上。兩岸彼此軍事關係的關注點在於:台灣承諾不搞“台獨”或“法理台獨”;大陸承諾不動用武力、不搞武力統一,而實現這種互信的基礎在於堅持“九二共識”、“一個中國”原則。(29)在此基礎上,逐步累積互信,凝聚共識,適時推動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

  一是以民族大義為出發點。兩岸問題是民族大義問題,因此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不能像西方國家那樣,僅基於利益考量原則。(30)兩岸要以“大義”(兩岸同屬一個中國)與“大理”(避免採取強硬手段)來增進互信,共同發展。

  二是以現實需求為驅動力。當前東亞地區局勢總體穩定,但以島嶼、領海爭端為主的國家、地區間矛盾依然存在,美、日、菲、越等國對我領海及有關島嶼的侵佔嚴重損害了中華民族整體利益。這些情況的發生,亟需兩岸形成合力,共同應對,以維護中國正當權益。馬英九近期在接受《亞洲週刊》專訪時提出,“兩岸防空識別區重叠有2萬3千平方公里,主張兩岸共同協商如何解決重叠區問題。”對此有台灣軍事評論員接受專訪時表示,“兩岸甚至可以把大陸和台灣防空識別區的重叠區域形成一個空中對話區,作為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的擴散點和突破口。”(31)

  三是以信任積累為著眼點。保持將兩岸間既存的單方面的軍事默契或善意,使“信任積累”得以延續和增持。例如,解放軍將以往在東山島等地舉行且對台灣極具針對性的三軍聯合登陸作戰演習轉移他地實施,並予以事先公告,此舉便屬於CBMs(信心建立措施)中的“限制性及透明性措施”,也是單方可主動採取的作為。此外,兩岸各自發表“國防報告書(白皮書)”,維持“海峽中線”默契,規劃限制飛行航線等,亦屬於CBMs範疇。以此而論,某些形式的CBMs其實已存在於兩岸,未來在於兩岸應進一步創造條件,建立“增量專案”。

  四是以非傳統安全領域合作為切入點。在推動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時,應採取“循序漸進、先易後難、先低後高”的原則,可先進行非傳統安全或綜合性安全的合作,例如海上搜救、救難,共同打擊海上犯罪和恐怖主義等,這些領域與民眾的財產乃至安全密切相關,台灣民眾比較容易接受,且受台灣未來政黨輪替影響較小。同時,在既有合作方面持續擴大和提升,合作的範圍可從台海地區擴大至南海甚至是東海地區。(32)

  儘管當前還存在諸多挑戰甚至不利因素,但從長遠看,兩岸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確是大勢所趨。雙方應積極營造善意環境與必要條件,由易而難、循序漸進、累積互信,時機成熟時,必定會實現“量變到質變”的飛躍,有力地推動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的最終建立。

  註釋

  (1)《兩岸關係‘深水區’軍事互信如何破局》,中國新聞網,2013年3月31日。

  (2)陳文政:《台灣推動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進展與美國的角色》,林碧炤、林正義主編《美中台關係總體檢:台灣關係法30周年》。

  (3)嚴安林:《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軍事安全框架》,《上海台灣研究》第十二輯。

  (4)《吳東野:兩岸軍事互信機制 美日最大阻力》,中評網,2013年6月26日。

  (5)《蘇起:兩岸和解若斷,台灣先倒霉》,《旺報》,2011年9月11日。

  (6)嚴安林:《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軍事安全框架》,《上海台灣研究》第十二輯。

  (7)《兩岸如何建立軍事互信》,《中國評論》,2011年1月。

  (8)嚴安林:《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軍事安全框架》,《上海台灣研究》第十二輯。

  (9)《兩岸關係“深水區”軍事互信如何破局》,中國新聞網,2013年3月31日。

  (10)馬英九2013年10月24日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專訪時,“華郵”記者問及“兩岸有可能在您的世代(your generation)進行政治對話嗎?”,馬回答稱“……,大陸過去也提過希望與我方討論軍事互信機制(mutual military 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的議題,這同樣具有敏感性,目前在台灣內部還沒有取得共識,但是由於兩岸關係不斷地發展,也許到了某些時候,這項議題不再那麼敏感且民眾有共識時,並不是絕對不能討論。”

  (11)湯紹成:《從陸美軍事互信看兩岸互信建立》,2013年9月。

  (12)李惟錚:《芻議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初級階段——“信任積累”》,2009年12月。

  (13)白光煒:《軍事互信是兩岸關係突破的保證》,中評網,2013年10月14日。

  (14)劉紅:《建軍事互信機制不意味大陸放棄武力統一》。

  (15)宋超峰:《淺析馬英九當局的兩岸軍事互信政策》,《台灣週刊》,2013年第43期。

  (16)《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阻礙與挑戰》,中央日報網路報,2012年11月12日。

  (17)台“國防部長”嚴明2013年10月21日稱“兩岸關係就軍事部分而言是敵對關係”。據《中國時報》報導,民進黨籍“立委”蕭美琴21日在“立法院”質詢“國防部長”嚴明,是否認同台灣“國防”安全的最大威脅就是大陸?嚴明回答稱“是”;蕭美琴再問,“馬總統說兩岸關係不是國際關係,甚至引用美國的國內航線來比喻兩岸航線,兩岸關係到底是什麼關係?”嚴明回答說,馬講的是認同,“站在軍方的立場,兩岸關係就是敵對關係”。

  (18)《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阻礙與挑戰》,中央日報網路報,2012年11月12日。

  (19)《兩岸軍事互信大陸應該先讓步並多讓步》,大公網,2013年10月28日。

  (20)《兩岸軍事互信大陸應該先讓步並多讓步》,大公網,2013年10月28日。

  (21)《吳東野:兩岸軍事互信機制 美日最大阻力》,中評網,2013年6月26日。

  (22)《建立兩岸軍事互信看台當局魄力》,中評網,2013年12月11日。

  (23)宋超峰:《淺析馬英九當局的兩岸軍事互信政策》,《台灣週刊》,2013年第43期。

  (24)張百達:《兩岸無政治互信就沒有軍事互信》,今日導報,2013年3月22日。

  (25)宋超峰:《淺析馬英九當局的兩岸軍事互信政策》,《台灣週刊》,2013年第43期。

  (26)傅應川:《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議題及其未來走向》,《中國評論》,2011年1月。

  (27)《建立兩岸軍事互信看台當局魄力》,中評網,2013年12月11日。

  (28)《吳東野:兩岸軍事互信機制 美日最大阻力》,中評網,2013年6月26日。

  (29)李惟錚:《芻議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初級階段——“信任積累”》,2009年12月。

  (30)《吳東野:兩岸軍事互信機制 美日最大阻力》,中評網,2013年6月26日。

  (31)《台學者:從防空識別區作為兩岸軍事互信的突破口》,華夏經緯網,2014年1月2日。

  (32)《兩岸軍事安全互信可從海洋事務著手》,新華社,2013年10月13日。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4年3月號,總第195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