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學者:馬六甲海峽不可能是墜機點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3-14 10:28:42


 
  1977年12月4日晚間,在《星檳日報》處理編務工作的謝詩堅接通一則電話稱馬航失事,一架由檳城飛往新加坡的波音737班機在柔佛撞毀,“當時消息稱,機上共有100人,其中包括7名機組人員,全部罹難。”他馬上聯絡駐新山的記者查證,不久,他獲悉,機上有4位重要官員,分別為時任馬來西亞農業部長的阿裡阿末、日本駐古巴大使Mario Garcia、馬來西亞工程部總監馬夫卡立與馬來西亞檳州副首席部長餘水清。那次事件在謝詩堅的印象中,是馬航第一次面臨空難和大規模傷亡事故。47年過去了,那次事件依然留下一個謎團,“那時說是被人劫機,但劫機者身份至今不明。”他回憶。

  在謝詩堅看來,鑒於目前信息紛繁雜亂的情況,對失聯飛機的搜尋應該“重回原點”,並且做好“我們知道它大概在哪裡,可是很難找尋到”的準備。

  擊破“Naning”為降落地傳聞

  在3月8日上午9時53分,亞航的CEO Tony Fernandes發布了一條推特稱,他聽說(失聯飛機)“無線電通信系統失效,但好在降落在一個名為‘Naning’的地方”。這條他聲稱未經證實的推特,隨後不久便被删除。

  此推特被截屏,並引發軒然大波。但“Naning”引發全世界的關注,成為可能墜機的猜測地之一。

  2014年3月13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檳城實地考察時發現,在檳城確實有一條名為“Lebuh Naning”的街。記者看到,整條“Lebuh Naning”街長度約為210米,步行不過2分鐘,這條街道遍布華人開設的大排檔、飯店以及修車店,頗為熱鬧。一位在此地開了6年多飲食店的李姓華人稱,他從未覺得墜機跟他的店鋪所在的為“Lebuh Naning”有任何關聯。

  3月13日晚間,專門研究老檳城路志銘的拉曼大學中文系講師杜忠全博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Lebuh”為馬來語,是中文“街道”的意思,在檳城的華人都將“Lebuh Naning”叫做“南寧街”,“這是因為在英國殖民時期,英國人按照華人的發音方法命名一些街道名稱,只求發音相符”,比如,檳城還有一條“amoy lane”,華人稱之為“廈門巷”,因為英國人當時聽福建方言而為這條街命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