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日本評甲午戰爭:南洋水師坐視不救暗自嘲笑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3-31 11:10:30


 
  與之截然不同的是,面對外部世界的巨變,日本以“神道”信仰為基軸,以天皇崇拜為核心,顯示了獨特、高效的“縱式結構”。明治天皇在民權與主權、南進與北進、文力派與武力派、國粹派與洋化派的爭論中,選定並統一了國家前進的方向。在思想上,“維新之父”福澤諭吉、外相陸奧宗光向國民灌輸這是文明淘汰野蠻的戰爭;“國民思想家”德富蘇峰宣稱“文明”的日本對“野蠻”的中國和朝鮮動武,是傳遞“力”的福音;“近代陸軍之父”山縣有朋拋出“主權線”和“利益線”的擴張理論。

  當戰爭來臨之際,天皇、元老重臣、軍部、外交大員、思想家、媒體、民眾迅速凝聚成一台高效的戰爭機器。甲午戰爭的發動和結局,是日本上下一心的結果。

  透過社會力量的散與聚,我們可以看到,甲午戰爭戰端未開其實勝負已定,戰局進程和結局具有必然性。

  在此,我們還聯想到《馬關條約》簽訂後台灣軍民的抗日之戰。在這場保衛家園的戰鬥中,數十萬台灣軍民的武器裝備落後、保障條件很差,但同仇敵愾、眾志成城,同數萬日軍激戰4個多月,先後作戰100多次,使日軍付出死亡4800餘人、傷病2.7萬多人的重大代價。這充分顯示出人心散聚對戰爭的重大影響,體現社會內聚對於贏得戰爭勝利的極端重要。

  體制的重與輕:轉身近代的拙巧之別民國時期的著名軍事家楊傑說:“國防所需要的政治制度,是強有力的政治制度。”

  “一種政治制度是不是強有力的制度,只有在戰爭的考驗之下才能辨別出來,不合理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是破壞國防絹織的毒菌。”一個國家的政治軍事體制,在戰時直接關乎戰爭力的生成與釋放,在平時則決定著戰爭力的積蓄。甲午戰爭作為中日軍事近代化的一場大考,無疑清晰地辨別出兩國政治軍事體制的功能強弱差別,更重要的是,它還揭示出兩國傳統政治軍事體制所具有的“輕”與“重”不同特質,正是這種特質決定兩國在轉身面對近代化時採取了不同的姿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