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多地探索打破高考“一錘定音”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6-05 11:21:03


 
  背負素質教育和人才強國的重要責任,高考的改革“牽一髮而動全身”。中國一些地區所探索建立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考試機制,正是改革的探索和先行者。

  這類模式的突破性在於,在保證公平性的原則下,增加了學生和高校的選擇權。彌補了傳統高考考不到的東西,讓一些綜合素質強、有學術特長的學生脫穎而出。“六三一”模式中,“三”所代表的是能力測試。南方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說,“通過學校出題組織的筆試是想考過去高考都沒有觸及的東西,即想像力、洞察力、記憶力、注意力和批判思維能力等。”

  相當於傳統高考強調應試水準的試題,這些試點學校所出的試題更加靈活開放,有“一支鉛筆可以做什麼事”的思維想像題,還有借鑒美國SAT考試(學習能力測試)的國際化試題等。

  中國著名的高等學府復旦大學“水準測試+入學申請+面試選拔”自主招生探索已經走了8年,已累計從上海、江蘇、浙江選拔學生5000多名。復旦大學招辦主任丁光宏說:“這些學生分數不一定最高,但經過了各專業教授的學術面試,表現出更高的學術潛質和創新能力。”

  這些高考改革的前提是保證招生錄取的公平公正。記者採訪了解到,試點地區的自主招生面試環節,都是採取考生、考場、考官隨機現場抽取原則,杜絕提前“打招呼”;招生信息全面向社會公開,包括招錄標準、辦法、入圍學生名單、監督舉報渠道等;建立了相應的保密制度、回避制度、目標責任制度和處罰制度,一旦出現違規情況,取消學校的自主招生資格。

  上海社科院院長王戰認為,中國正在推進的新一輪高考改革的重要導向是打破唯分數論實施“綜合評價”,實現高考錄取剛性標準與多元評價的結合。

  (消息來源:《參考消息》)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