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伊利回應光大看空論 業內稱研報有傾向性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6-05 14:31:21


  中評社香港6月5日電/繼去年的“烏龍指”之後,光大證券前日對伊利的做空研報又被業內人士稱為“烏龍研報”。受研報影響,截至6月3日收盤,伊利股份報收31.87元,單日跌幅達7.75%,當日53億市值蒸發。

  “希望光大研究員能夠對乳製品行業進行更加深入的了解”,這是伊利集團執行總裁張劍秋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微博)》記者採訪時,對上述研報內容表達的觀點。

  多位乳業專家以及證券機構也在“聲援”伊利。農業部資深乳業分析師、中國奶業協會理事陳渝認為,進口常溫牛奶只能作為液態奶的補充存在於市場之中,而非替代國產常溫奶。低溫奶未來可能在市場份額上有所擴大,但受到冷鏈物流以及消費者消費習慣的影響,想超越常溫奶不太可能。陳渝懷疑該研報有明顯傾向性,而非客觀看待行業。

  光大預計伊利盈利將下滑

  光大證券研究員邢庭志長達62頁的《伊利將遭遇低溫奶、常溫酸奶和進口奶的全面衝擊》研報,在攪動資本市場的同時,也因基本事實不清和觀點偏頗引起了市場的質疑。

  該研報認為,伊利股份未來5年將遭遇低溫奶、常溫酸奶和進口奶三方的實質性衝擊。伊利股份的常溫奶經營戰略將遭遇重大挑戰,毛利占比71%的液奶將遭遇低溫奶、常溫酸奶和進口奶的持續高成長帶來的替代風險,預計公司在未來5年將面臨常溫奶增速持續放緩的風險,公司將加快戰略調整,加大在低溫品項上的資本和費用支出。

  由此,邢庭志得出結論,預期伊利股份2014~2016年EPS為1.99元、2.04元和1.90元,6個月目標價22.7元,對應2015年11倍市盈率,給予“賣出”評級。

  對於上述研報內容,伊利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進行了反駁。對於低溫奶未來能替代常溫奶一事,上述負責人認為,不存在產業替代的問題,低溫奶的全國布局需要鋪設全國的冷鏈運輸網,加之消費習慣不容易調整,因此很長一段時間內較難改變常溫奶為液態奶大頭的事實。

  針對進口奶問題,伊利相關負責人表示,它只會作為國產奶的一個補充。其透露,進口奶從運輸、冷藏等環節過來,就需要浪費兩個月的時間;加上為運輸、冷藏等成本的考慮,進口奶也不可能全面替代國產奶成為增量主力。

  海通證券認為,邢庭志看空伊利的三個理由均不成立。目前我國常溫奶和低溫奶銷售額之比為8:2,沿海大城市約為7:3。低溫奶最大的瓶頸在於冷鏈運輸和銷售,沿海不存在冷鏈問題,低溫產品也僅占30%,我國原料市場在北方,消費地在南方,低溫產品難以大面積推廣,成本過高。另外,低溫和常溫的消費更多受到消費習慣驅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