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伊拉克亂局溯源:美國自釀苦酒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6-17 09:21:51


  中評社香港6月17日電/2013年,一個名為“伊拉克與黎凡特伊斯蘭國”(簡稱ISIL,“黎凡特”泛指敘利亞、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及部分土耳其南部地區)的極端組織突然興起,席捲伊拉克大片國土。

  《第一財經日報》報道,今年6月10日,ISIL攻佔伊拉克北部尼尼微省全境及其首府、伊第二大城市摩蘇爾,之後亦向其他地區推進,一度逼近首都巴格達60公里處。6月15日,ISIL攻佔了伊拉克西北部的塔爾阿法爾市。

  伊拉克的動蕩局勢已經引起美國的警覺,美聯社報道,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14日命令“布什”號航母進入波斯灣。同行的有一艘巡洋艦和一艘驅逐艦。

  然而,有專家認為,ISIL的壯大本身,就是美國自釀的苦酒。

  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李紹先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採訪時認為,此次伊拉克動蕩是美國這11年以來一系列政策敗筆疊加的結果。

  四大敗筆

  第一大敗筆:2003年伊拉克戰爭。那場戰爭埋下了當前伊拉克局勢動蕩的源頭。該戰爭破壞了伊拉克國內外的政治平衡。儘管薩達姆時代的伊拉克國內政治平衡被打破,但這是歷史形成的。伊拉克的人口結構是伊斯蘭教什葉派占六成左右,庫爾德人兩成左右,伊斯蘭教遜尼派不到兩成。但是,歷史上形成了遜尼派占主導的政治結構。伊拉克戰爭推翻了薩達姆政權,打亂了這種平衡。

  什葉派通過民主選舉占據了主導,庫爾德人准獨立,遜尼派政治勢力則被顛覆,伊拉克的國內政治平衡被破壞。此外,伊拉克戰爭還破壞了地區地緣政治的平衡,而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平衡、遜尼派和什葉派的平衡都是在一千多年的鬥爭中形成的。兩大民族、兩大教派的界限就在伊拉克和伊朗邊界。歷史上,伊拉克形成了什葉派占多數、遜尼派主導政治的平衡。

  美國在中東的兩場戰爭消滅了伊朗的兩個死對頭——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和伊拉克薩達姆政權,結局是伊朗坐大。伊拉克什葉派主政後,伊朗大舉進入伊拉克。伊朗、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4個國家連成一個“什葉派板塊”,破壞了一千多年來的中東教派平衡。伊拉克戰爭後,中東事實上存在兩大集團——以伊朗為代表的什葉派集團和以沙特為代表的遜尼派集團。

  第二大敗筆:美國在伊拉克戰爭後推行壓制遜尼派的錯誤政策。美國試圖完全消滅薩達姆時代的政治結構,卻造成日後無窮無盡的困擾,使伊拉克形成什葉派、遜尼派、庫爾德人三分天下的結構,事實上國家陷入分裂。遜尼派不接受戰後的政治安排。當前在戰場上與伊拉克政府軍作戰的很多是遜尼派武裝,其中不乏薩達姆時期的軍政高官。美國的打壓政策反而使得遜尼派擁有了堅實土壤。

  第三大敗筆:奧巴馬政府2011年倉促撤軍。美國撤軍,伊拉克政府沒有準備好,把伊拉克實際上交給了武裝分子。若不是美國大軍離開伊拉克,ISIL也不會發展得如此迅猛。

  第四大敗筆:美國支持敘利亞反對派。“阿拉伯之春”後,美國的一系列政策,包括敘利亞政策,客觀上促成了ISIL的壯大。ISIL是敘利亞反對派中的重要力量,在敘利亞內戰中壯大,並殺回了伊拉克。美國支持敘利亞反對派,培養了ISIL,喝下了自釀苦酒。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