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劉廼強:大國態勢下,香港擔當何種新角色?
http://www.CRNTT.com   2014-08-04 00:05:07


 
  眾所周知,直到最近,中國的國際關係指導思想是鄧小平的“韜光養晦”遺訓,有公知甚至建議我國要永遠堅持韜光養晦。韜光養晦也者,簡而言之,一字記之曰“忍”,操作起來,就是“打不還手”,或者像網上流行的段子說:“誰打我我罵誰。”於90年代初,中國國力不逮,維持周邊和平環境,集中力量發展經濟無疑是上策。只是對待美國霸權主義,全球的許多事例都證明,息事不可寧人,投降不能免死,現在回頭看來,“樹欲靜而風不息”,我們韜光養晦這良好願望,要不是因為美國發生了“9.11”事件,之後把針對中國的力量轉向中亞和中東地區,中國反而成了美國反恐盟友的話,也未必真能奏效。

  從小布殊到奧巴馬,美國十多年反恐,給中國不止騰出了和平發展的空間,讓我國GDP翻了幾番,國力上來了,軍備也上來了,進攻雖仍嫌不足,防守卻已綽綽有餘,我們再也不願意繼續忍受美國和日本的欺凌。

  在這種民族自信快速恢復的氣氛底下,香港反對派中不少人公然崇洋媚外,並挾洋反華,便更加顯得是無知和盲目地反世界潮流,更有損同胞感情,損害香港和內地關係,完全不識時務,不知進退。以往在拐點出現之前,香港夾在西風壓倒東風的中間,借西風的勢,也揩了不少油水。慢慢下來,形成了一種買辦文化,還自以為這就是香港的唯一成功之路。當中以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為標誌性人物,她抗拒香港與珠三角融合,反對“香港成為另一個中國城市”。

  買辦文化的基礎,是香港作為中西方經貿往來的經濟活動。學者把這總結為香港仲介作用,功能就是協助外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這慢慢形成了全港上下的共識,和經濟發展的指導思想。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越來越多外商繞過了香港,直接與中國打交道,香港的仲介地位不斷下降。加上因為政府沒有政策,不作為,香港經濟已經無可避免地被融合於大珠三角經濟圈之中,一些經濟環節如金融和旅遊等的盛衰,甚至完全依賴內地的政策取向。至此,香港內在的活力已經逐漸式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