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北京河北兩村莊一路之隔 養老金差近7倍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8-11 10:16:00


兩個村莊不同的標語展現了不同的發展階段(圖片來源:北京青年報)
  中評社北京8月11日電/“你加一把鎖,我勒一道繩”——行政壁壘多,市場分割多,關起門來搞發展多,區域協調頑症常受詬病。8月8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發《京津冀協同發展》專欄文章,內容直指京津冀協同發展中面臨的種種問題。

  《北京青年報》報道,京津冀行政區經濟與經濟區經濟的糾結,給京津冀的一體化帶來巨大的障礙。《人民日報》文章提到,30多年前,就有了首都圈的概念,但三地似乎總是捏不到一塊。京津冀區域規劃編制10年前啟動,至今依然“待產”。

  今年2月底,中央確定把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重要國家戰略。《人民日報》甚至將京津冀協同發展定義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偉大實踐。

  “自覺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意味深長的一句話,或許將成為打開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一把鑰匙。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啟動之際,北京青年報記者近日以蘧家磨村和鄭家磨村作為樣本,揭開兩個村莊因地處不同的行政疆界所造成的種種差距。

  一條公路分割了兩個村莊,也分割了兩種命運。

  河北省淶水縣蘧(qu,三聲)家磨村,跨過村東頭的一條馬路,就是北京。路東的房山區鄭家磨村,是村民們多年來艶羨的對象。

  “這邊飲水靠打井,那邊自來水通到戶;這邊護林苗木補貼一畝才300元,那邊3500元;這邊村支書月工資400多,那邊1200多,這邊每月養老金55元,那邊漲到了350元……”一路之隔,恍若兩個世界。蘧家磨村的村民們每次談起路東的人家,總不免唏噓。

  兩村最近處相隔百米

  宛如兩個時空

  這是一個從北京的東三環驅車向西只有2個小時車程的地方。

  這裡有兩個村莊,一個村子有186戶人,一個村子有183戶人,倆村都帶有一個“磨”字,相傳因出石磨而得名。

  兩個村的分界線是一條鄉間路。這條路也是界路,路東側是北京市房山區,西邊則是河北省淶水縣。

  這邊是北京大石窩鎮的鄭家磨,那邊是淶水縣石亭鎮蘧家磨村。兩個村莊的民房最近處僅相隔百米。

  從馬路的兩邊看去,村容村貌卻宛如兩個時空。

  鄭家磨村口,一塊LED屏幕上滾動播放著“鄭家磨村歡迎您”的紅色字體,村外種植著成片的林木。村裡的柏油馬路最近重新鋪過,每天還有人清掃,因此平整而乾淨。主幹道兩側數百米長的漢白玉欄杆,令人賞心悅目。據一位曾在村委會任職的村民講,漢白玉欄杆每米的成本就要600元,僅此也可以看出鄭家磨村的富裕程度。

  蘧家磨村是淶水縣的貧困村,臨街的外墻統一刷成明黃色,墻上還寫上“共享扶貧成果”等標語。

  在村民的記憶中,路兩邊的差距是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到了2008年奧運會前後,北京的新農村政策力度越來越大,兩個村的差距也越來越大。

  同蘧家磨村僅一路之隔,為什麼鄭家磨村這麼富裕?一位鄭家磨村的村幹部告訴北青報記者,村裡並沒有礦山和企業,鄭家磨村的富裕一方面得益於前幾年的北京新農村建設以及惠農政策,還有就是近幾年村裡趕上平原造林、京石二高速修路等多項大工程占用村裡土地,用於占地補償的錢一下子多了起來。例如平原造林占用了290畝農民的土地,政府按每畝每年1500元的標準補償給農民,並保證30年政策不變。此外,不少失地農民成為村裡的護林員,每月能領到500元的固定工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