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起底印度“國考”:考上即邁入上層社會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8-14 11:04:19


 
  為何蜂擁而至?

  通過“國考”改變命運

  “國考”雖難,但印度學生仍前赴後繼是因為通過“國考”後,不是成為政府辦事員,而是成為核心部門的管理人員。若在考試中進入前五六十名,經兩年培訓就可出任地區行政長官;若進入警察系統,職業起點是地區警察局長。

  在印度,公務員受尊敬程度遠高於大企業白領。很多印度學生滿懷夢想希望通過“國考”改變命運,有的人甚至提前好幾年準備考試,有的人甚至多次應考。

  通常情況下,印度人可以在32歲前最多參加6次“國考”。印度全國各地的“國考”補習班遍地開花,一些學生即使不富裕也要花“重金”上補習班,有的補習班每年費用約合1萬元人民幣,在印度這不是一筆小錢。

  風波根源在哪?

  精英與底層的矛盾

  今年一些大學生抗議英語比重太大,在他們看來,書面考試語言幾乎是英語,連面試也是英語,這總讓他們考不上。

  陳峰君認為,這些學生不滿英語比重過高的背後,折射出印度社會兩個長期存在的問題,即精英階層和底層民眾之間的矛盾,以及英語與印地語之間的矛盾。印度“國考”對英語要求高,一般印度民眾雖然會說英語,但是沒達到“國考”要求的水平,這在一定程度上讓底層出身的大學生很難進入精英公務員系統。

  據《經濟學人》報道,近3年來,在“國考”中表現最差的學生通常來自印度北部地區,那裡將印地語作為第一語言。從更普遍的意義上來說,多來自農村就讀於較差學校的學生。一名落榜考生對《印度斯坦時報》說,“公務員考試好比一場‘陰謀’,它妨礙印度農村考生進入政府,公務員崗位就好像是為那些社會精英階層預留的一樣”。

  對印度“國考”最不滿的學生多來自印地語地區,這也反映出長久以來便存在的印地語與英語之爭,雖然這兩種語言目前都是印度的官方語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