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習近平塔媒發文談兩國淵源 新華網摘句注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9-11 15:53:09


 
  習近平:中塔友誼起始於2000多年前。西漢時期,中國的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辟了著名的絲綢之路,也開啟了中塔兩國人民友好交往的歷史。2000多年來,絲路上駝鈴清脆、馬蹄聲聲,承載著友誼和合作的使團商隊往來不絕。

  注讀:“西域”一詞,最早見於《漢書·西域傳》,與張騫密不可分。公元前100多年,中國就開始開辟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漢代張騫於公元前138年和119年兩次出使西域,向西域傳播了中華文化,也引進了葡萄、苜蓿、石榴、胡麻、芝麻等作物。

  司馬遷在《史記》中將張騫出使譽為“鑿空”,也就是開鑿了通往西域的道路,把以往相互隔絕的東方和西方聯繫了起來,在後來的經貿文化交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代西方學者稱此陸上通道為“絲綢之路”。

  習近平:上合組織是中塔在國際和地區層面密切協作的重要平台。在上合組織框架內,我們同其他成員國一道,積極踐行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確立了長期睦鄰友好合作關係,以實際行動開創了結伴而不結盟的國際關係新模式。

  注讀:上海合作組織,簡稱“上合組織”,於2001年6月15日在上海成立,成員國為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現有蒙古國、巴基斯坦、伊朗、印度、阿富汗5個觀察員國,以及白俄羅斯、斯里蘭卡和土耳其3個對話夥伴國。

  “上海精神”指的是什麼?在上合組織成立宣言中,鐫刻著“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核心理念,這正是上合組織各成員國彼此關係行為的準則與合作原則,即“上海精神”。

  習近平:上合組織成立了地區反恐怖機構,簽署了打擊“三股勢力”的上海公約,迄今已經舉行10餘次聯合反恐演習,有力震懾了地區恐怖極端勢力。

  注讀:“三股勢力”是對境內外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和暴力恐怖勢力的簡稱。他們主要受國際上民族分離主義、宗教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的影響,形成於20世紀90年代以後。“三股勢力”各自的表現形式雖有所不同,但本質上都是對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的嚴重威脅。

  2001年6月,中俄哈吉塔烏六國元首在上海共同簽署了《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上海公約》。公約的簽署是六國在深化安全合作道路上邁出的重要一步,為維護本地區的安全與穩定、聯合打擊“三股勢力”奠定了法律基礎。

  習近平: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是我對中塔關係和上海合作組織發展的期許。我們願同塔方夥伴攜手並肩,為實現我們共同的目標而不懈努力。

  注讀:該詩句出唐代詩人王之渙的名篇《登鸛雀樓》。全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首詩寫出了詩人在登高望遠中表現出來的不凡的胸襟抱負,反映了一種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也道出了一個重要哲理: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想要在某一個問題上有所突破,就要在一個更高的角度審視它。

  自1992年1月4日建交以來,兩國關係持續穩步發展,高層互訪頻繁。近幾年,兩國經貿關係也得到長足發展。習近平主席此訪是在中塔關係進入全方位互利合作新時期的一次重要訪問,將推動中塔關係進入新的更高層次。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