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人民日報:喪失古文教育 喪失文化之根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9-14 09:55:02


讓經典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
  中評社北京9月14日電/9月9日,習近平主席來到北京師範大學看望一線教師時,從展台上拿起一本課標書翻看。聽說語文、歷史、思想政治三門課標是全國統一,他說,我很不贊成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腦子裡,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據新華網)

  《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此前引發熱議的是,新學期開始,上海一年級語文新教材“減負”,舊版教材中的8首古詩全部被删除。

  教育關乎國家的未來。減負,不應減掉中華民族文化之根。本版約請中華詩詞研究專家周篤文、作家蘇叔陽、中央文史館館員舒乙、詩人葉延濱、中華詩詞研究院副院長蔡世平等專家發表對課本編寫工作的看法。

  ——編者

  周篤文:

  深耕國學原典 厚植詩詞基因

  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師範大學座談時的重要講話明睿果決,發人深思。作為一名長期從事古典文化研究的教育工作者,我深受鼓舞,並倍感責任的重大。中華文化千古一脈,震灼世界,決不能在我們手裡中斷!

  國學是中華民族賴以治國興邦、安身立命的一整套根本性的指導思想與理論體系,是在五千年文明發展進程中,由歷代大聖先賢所不斷創造完成的。概括講,它是以儒家四書五經以及十三經為基本體系,兼及諸子百家的學術觀念,而構建起來的治國方略與文化價值觀。正是在這套理論體系與價值觀念指導下,我們的民族才得以蓬勃發展,歷劫不衰,愈挫愈勇,挺立於時代壯潮的前頭,並且為人類的發展指示了方向。

  而建立在如此精深的國學基礎上的詩學,更是人類文明中的至寶奇珍。國學是指儒家的詩書禮樂易春秋等六藝,而《詩》為六藝之首。孔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孔子培養學生是以仁德為綱領,以六藝為基本手段來實現士君子的全面發展。《易經》的《賁卦》雲:“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首次提出了“人文化成”的治國育人重要觀念。在《尚書·禹貢》中亦雲:“東漸於海,西被於流沙,朔南暨,聲教訖於四海。”所謂聲教,即詩歌禮樂之教化也,更突出了聲詩教化之作用。如孔廟中常見的抱柱楹聯,“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所昭示的崇高理想,成了詩歌聲教服膺的目標。

  中國詩歌導源上古,波瀾相接,匯為汪洋之詩海,無論歷史之久遠,品質之超勝及數量之巨大,以及影響之深遠,都是舉世無雙的。《詩經》、《楚辭》以下,迄於近代,作品浩如煙海。全唐詩流傳至今的超過5萬首,全宋詩更是多達三十餘萬。乾隆皇帝一人詩作超過5萬。歷代佳作,精光萬丈,震撼世界。天才詩人將漢語言文字之聲情意象之特美,發揮到了極致,使人見字生感,聞聲動情,達到了老嫗能解,目醉心迷的程度。聞一多說:“從西周到宋兩千年,我國這大半部文學史,實質上是一部詩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