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高校內部子弟轉學成“隱形福利”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2-13 17:48:40


 
  更值得警惕的是,比起轉學,轉專業的數量更龐大。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網站查詢到的一份2010級學生轉專業名單顯示,學校共192名學生轉專業,其中不乏從對外漢語、法學等文科專業轉到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電氣工程及自動化等理工科專業的學生。

  案例:“這裡面就有門道了。當時播音專業有個專業課第一名的男生,普通話水平很差,爸爸是當地電視台的台長。”某985高校新聞專業的學生告訴記者,不乏一些“有來頭”的學生通過考前惡補的“三腳貓”技巧拿到藝術生的“降分錦囊”,更有甚者,連“三腳貓”的功夫都沒有。

  記者了解到,一般高校發布的轉專業要求,是學生第一學期考試成績能達到專業前5%,轉專業名單要公示。可就是這種看似透明公正的規則背後仍存貓膩。

  高校保研“名頭”多水分大

  高校的“特權”與“腐敗”之手並不僅在本科階段,原本旨在優先選拔優秀本科畢業生的研究生保送機制,如今也成為高校“就讀黑幕”的一部分。

  高校裡的保研“名頭”除學業優異外,還有特殊貢獻保研、科技保研、工作保研等,“名頭”多,水分大,缺乏客觀標準,因此很容易被“借牌子”、“鑽空子”,成了保研“重災區”。

  “有些關係特別硬的學生,會有學校領導親自‘打招呼’,暗示給他的各科成績打高分,因為平時成績的排名直接影響到有沒有保研資格。”湖南某高校一位不願具名的副教授向記者透露,有的學校會專門組織一場保研資格考試,考前漏題、直接修改分數等亂象環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