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9日電(記者 林艷 黃博寧)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9日下午3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共有16名委員發言。其中,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協副主席、國家減災委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科科協學院院士秦大河以《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築牢創新驅動發展基礎》為題目發言,並提出三點建議。
科學素質是決定全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實現美好生活的前提,更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基礎。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科技已經深刻地影響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公民科學素質已經成為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先進生產力的核心要素之一,成為影響到社會穩定、國計民生、生活品質的直接因素。
近年來,在我國面臨PX大量進口的前提下,一些地方在PX項目建設過程中,由於公眾堅信“PX劇毒”和其他原因,連續引起多起大規模群體事件,陷入“一鬧就停”的尷尬局面,給國家帶來巨大損失。核電站建設、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等,都面臨類似的局面。再比如,2011年日本發生9.0級地震引發核洩漏事故,中國竟然掀起了一場令人咋舌的搶購食鹽風波。
這些現象背後,反映出的實質問題是我國公民科學素質有待提高。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並具有一定的科學判斷和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公民科學素質是可以測量的,國際上的通行做法是通過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獲得在“了解科學知識、理解科學方法、理解科技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三方面都達標的公民的比例。2005年我國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只有1.6%,在國務院的領導下,各部門共同努力,取得了不小的進步,2010年達到了3.27%,預計2015年將超過5%的目標。但是,這個水平僅相當於發達國家20世紀80年代末的水平。
據最近我們的調研,2006年以來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的確取得很大成績,但由於這是一項軟工作、長期的任務,還有不少部門和地方重視不夠、投入不足。據中國科普研究所預測,到2020年我國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應超過10%,需要全民科學素質有一個跨越提升,才能有效支撐創新型科技人力資源的產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現。可見,提高全民科學素質非常重要、非常緊迫、非常艱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