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屠呦呦喜獲諾獎,科學界仍需努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0-06 10:10:37


  中評社北京10月6日電/北京時間10月5日下午,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獲獎。屠呦呦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

  屠呦呦,對很多中國人來說,也許還是一個比較陌生的名字,但在業內專家眼裡,屠呦呦獲諾獎並不意外。早在2011年,當屠呦呦作為第一個獲得美國拉斯克醫學獎的中國人,將金色獎杯高高舉起之際,海外輿論即稱之為“距離諾貝爾獎最近的中國女人”,因為拉斯克醫學獎在專業領域口碑極高,從獎項設立至今,獲得拉斯克獎的300多人中,共有80餘位科學家後來獲得了諾貝爾獎。

  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既是她個人及其團隊沉潛往複、刻苦攻關的結果,也是中國科學界多年來厚積薄發有以致之。近年來,不斷有國內國際專業人士預測中國人將斬獲諾獎,其判斷的一個根本緣由就是仰仗資金和人力積累,中國科學界在多個領域取得了堪與國際頂尖相當的成績,依賴這一厚度,中國科學精英脫穎而出斬獲諾獎並非遙不可期。

  屠呦呦喜獲諾獎,也引起了一些爭議。這些爭議實際不自今日始,早在屠呦呦獲得拉斯克醫學獎時,有些人士就糾結於這樣一個“悖論”:一邊是重大的科研成果往往是團隊合作的產物,是集體貢獻;一邊則是重大的國際科技獎項一般都是頒給個人。探究爭議之由來,不能忽略屠呦呦當年進行科學研究的特殊時代背景,但也需要重視爭議之中的理念衝突。

  幾位科學史研究者深入研究相關爭議後指出,屠呦呦的工作既有前人的基礎,也有她的課題組及其他課題組和科學家起的重要作用,這些不應被埋沒,但不能否定屠呦呦所起的關鍵作用。這當屬非利害相關者的持平之論。當屠呦呦接受採訪時表示“這個榮譽不僅僅屬於我個人”的時候,這自然是一句絕對正確的話,而包括拉斯克醫學獎和諾獎分別頒獎給屠呦呦個人,同樣無可厚非,因為鼓勵科學發現的獎項一般都傾向於只授予最初始的發現者。儘管而今的科研很難離開團隊的協作,但科學家的個體原創思想始終還是科學創新的本源。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