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實現民族復興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1-20 09:58:03


 
  近代以來,中華民族一度瀕臨亡國滅種的絕境,中華文化也面臨存亡絕續的險境。所幸的是,兩岸都渡過了最艱困的時期,擺脫了被奴役、被殖民的狀態,保住了中華文化的命脈,這就為復興中華文化奠定了寶貴的基礎。大陸理所當然地是促進中華文化復興的主力軍。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年來,大陸在對內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對外加強文化競爭力方面做出很多努力,已經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日益擴大。台灣除了原住民族外,絕大部分民眾是不同歷史時期大陸漢民族的移民,台灣同胞自然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台灣文化自然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儒家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主幹在台灣具有深厚的基礎,儒家倫理道德規範在台灣社會得到非常普遍的融入和實踐,佛教、道教和媽祖、關公等民間信仰在台灣普遍存在。相較而言,台灣是保存中華文化最完整的地方,也以中華文化的傳統為榮。台灣在傳承弘揚中華文化上具備非常好的基礎和條件,完全可以在中華文化復興大業中承擔重要的先鋒角色。

  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可從兩個方面進行努力。

  一是加強兩岸文化交流合作融合,進一步增進中華文化認同,強化中華民族認同。1949年以來兩岸在政治制度、價值觀及經濟社會發展模式等方面存在差異,兩岸政府之間及民眾之間也存在一些分歧和偏見,但這些改變不了兩岸同沐中華文化的客觀事實。在兩岸政治歧見一時難以化解的情況下,兩岸應著力開展文化領域的交流合作,讓雙方最主要的“共同點”發揮出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牽引作用。(1)語言文化方面,雙方就普通話與“國語”、簡體字與繁體字進行協商,盡量縮小差異。(2)文學藝術體育方面,雙方可協商建立獎勵機制如各類基金和獎項,鼓勵培養民眾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3)教育方面,兩岸可就中小學教材編訂、學生教師交流等進行更大範圍的合作。(4)道德修養方面,兩岸應共同大力宣揚忠、孝、仁、義、誠、信等價值觀。(5)習俗方面,兩岸可共商合辦合度某些傳統節日,在祭祀、飲食、文物、民居、婚喪等方面交流合作。(6)加強佛教、道教及媽祖、關公等宗教信仰交流,充分發揮宗教凝聚民心和增進民族認同的作用。(7)加強兩岸文化產業合作,尤其是共同創作影視作品和文創產品。加強兩岸文化交流合作不僅有利鞏固台灣同胞的中華文化認同,消解島內否定中華文化的逆流,也可拉進兩岸民眾的心理距離,進而為化解兩岸政治分歧創造有利的氛圍和條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