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曾學文:文化復興的兩岸當代聚焦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1-20 10:04:42


  
  “從兩岸關係歷史的角度來看,站在漢族的立場,一部台灣歷史其中的五分之四就是大陸的閩、粵各省移民台灣開發的歷史,因此兩岸族群同根,文化同源,信仰相通,習俗相近,這是事實;但是對台灣而言,歷史的、事實的‘同’不等於今日也‘同’,即使今日也‘同’,也不一定要認同大陸……

  在大陸只要談到‘閩、台’交流,就會想到文化、歷史、語言、故鄉等優勢,在廈、漳、泉之間流行著‘五緣’即地緣、血緣、業緣、文緣和神緣等五種緣分,也有‘九緣’之說,即“五緣”之外加上人緣、史緣、商緣、法緣的說法,總之,就是強調閩、台間的關係深厚,本屬一家,此種說法當然是事實,而且是眾所共知的事實……

  但是對台灣而言,歷史的、事實的‘同’不等於今日也‘同’,即使今日也‘同’,還是不等於一定要中國大陸,要兩岸統一;何況在台灣以李登輝到民進黨掌權的廿年間,有計劃地,推動以分裂台灣和大陸的認同為宗旨的文化、歷史、語言的教育和反中的意識形態宣傳這一整套細密地“去中國化”的政策,大大地改變了台灣青年的價值認同和民族認同,使得台灣分裂意識和主體意識大大抬頭,兩岸文化的分裂危機也大大增強,因此,推動交流,發現和強調兩岸文化的同質性的活動和政策,其實很難真正吸引台灣人民的認同……

  易言之,‘緣’歸‘緣’,‘主體性’歸‘主體性’,過去有再多的‘緣’,當今的台灣人也有權不認同……足見同‘緣’的提法只是圍繞著歷史打轉,這對於本質上屬移民性格的台灣人民而言,其說明力原本就十分有限……” 

  “兩岸問題的確成為困擾台灣年輕人的重要因素。在他們的意識架構中,台灣與大陸早已經是完全的‘異已關係’,你是你,我是我,我們彼此是沒什麼關係的……台灣的年輕人多半把大陸視為是一個具有敵對傾向的異己關係,這種認知當然有部分來自於台灣早年的反共教育,但更多的恐怕來自於近些年來從李扁政府,及至於馬政府都不斷在台灣強調的大陸對台灣的威脅。這種近乎洗腦式的‘威脅極大化,機會極小化’的教育,一方面強化了兩岸的異己關係,另一方面也在年輕人的心中種下了兩岸乃是敵對關係的基本印象,於是這樣的印象就會像病毒一樣,不斷在心中製造焦慮,這當然就很可能造成看見黑影就開槍的結果了。”“……敵對關係並不是兩岸成為異已關係的關鍵因素,在我看來,真正的關鍵因素還在認同的問題上,兄弟反目,只要彼此還認這個家,就終有修好的可能,但若彼此不再認這個家了,那可能就是永成陌路,所以台灣其實是在認同上出了問題,當人們逐漸不再接受中國認同了,兩岸也就漸漸成了異已關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