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華文化之兩岸連結:從宗教信仰到文物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1-23 14:23:32


  中評社北京11月23日電/《中華文化之兩岸連結:從宗教信仰到文物》 作者:謝志傳 國政研究基金會助理研究員謝志傳

  摘要:兩岸的宗教信仰,從媽祖,保生大帝到觀世音與關聖帝君,連結起兩岸。中國歷史上三次南遷,永嘉、靖康與一九四九年兩岸分治,使中華文化在大陸與兩岸分別扎根,一九四九年的中華文物大批到台,使得台灣成為中華文化重鎮,而不是中華文化的邊陲。兩岸自2008年以來的交流,兩岸博物館舉辦的諸多活動為兩岸共同復興中華文化奠定基礎。然而要使中華文化復興達到成效,首先得把中華文化的精髓,也就是從放在兩岸各博物館的文物精品數位化,讓兩岸民眾與外國民眾在資訊流通快速的年代,可以深入了解到中華文化之美。然而最重要的工作是要教育兩岸民眾認識自己的文化,使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推動中華文化復興的一員。

  關鍵字:中華文化、故宮、宗教、文化復興、兩岸

  一個民族的文化可以顯現在宗教、文字、書畫、文物、語言,甚至也表現在飲食,一般人對於兩岸間的連結,馬上想到的是福建與台灣。台灣民眾的先祖大多來自福建,以漳州與泉州為大宗,當時的移民也把宗教帶到台灣,其中以“天上聖母,海上女神”的媽祖最負盛名。當然福州的保生大帝在台灣也擁有眾多信眾,每年海峽論壇都舉辦有關媽祖的活動,來自海峽兩岸的信眾都齊聚一堂,慶賀這一護佑兩岸漁民的神明。在台中大甲鎮瀾宮的媽祖繞境是台灣年度盛事,昔日民進黨執政時,台灣喊出宗教直航,就獲得多方支持,更可以看出媽祖在台灣之重要性。

  隨著大陸移民到台灣人數的增加,也把在大陸的信仰帶到台灣,例如兩岸間都供俸的關聖帝君、觀世音、玄天上帝與玉皇大帝等神祇,也在台灣受到不少人的景仰,宗教信仰串起兩岸間的連結。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篤信關公,去年贊助山西兩尊鍍金關公神像來台,一尊送往高雄佛光山,一尊在台灣展開遶境活動,出動約800人隨行護駕,場面及聲勢皆相當浩大。宗教在兩岸已經是民眾心靈寄託的象徵,但是以宗教串起兩岸仍顯不足。

  中國歷史上西晉南遷、北宋南渡與一九四九年兩岸分治,稱為中華文化大遷徙。西晉南遷造就了中華文化在中國東南沿海一代東南沿海扎根;北宋南遷,南宋政權建立後,大批從北方逃難到南方的難民把北方麵食的飲食文化帶到江南一代,也促使長江以南開始種植小麥 ,也把中原文化再次帶到中國東南,改變了中華民族的飲食習慣;而一九四九年,國民黨把中華文化帶到台灣,使台灣從隸屬中華文化的邊陲,得以躍居中華文化重鎮,而造成這大改變的就是國民黨把故宮的文物帶到台灣,當年也有大批學者如胡適、傅斯年、殷海光、梁實秋、錢穆、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等學者一起到台灣,把中華文化的精髓在台灣落地生根。
 
  一九四九年台灣湧入大批文物、學者,但這不代表中華文化在台灣扎根與持續發展,所以台灣當年設立“中央研究院”、“國史館”、中央圖書館、歷史博物館與黨史會 ,作為延續中華文化在台灣發展的機構。1965年故宮在台復院,負責保管大批中華文物,使得飽受戰亂流離失所的珍貴文物有了落腳之處。加上許多大陸名校紛紛在台復校,例如清華、交通、政治、中央、輔仁、東吳、東海(大陸各基督教聯合大學聯合創立)、中山等,這些復校機構具有結構性與深根性,校風代代相續,復校大學生的學生成為台灣社會與台灣保持中華文化的中堅力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