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試析兩岸文化交流對增進中華民族認同的作用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1-23 16:28:33


 
  (二)對台灣“本省人”的工作。在台灣民眾中,“本省人”居多,約占70%,其中又以祖籍閩南者占絕大多數。這些民眾的文化生活自然也帶有鮮明的閩南文化特征。在李登輝、陳水扁執政期間,台灣當局大搞“去中國化”運動,刻意製造所謂“本土文化”與“中國文化”的對立。台灣學者李允傑指出,“去中國化”運動是企圖“以台灣本土文化對抗中國文化,強調兩岸政治文化的差異和不相容”。 2008年以來,兩岸有關方面重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弘揚,包括注意繼續挖掘閩南文化的特點。這是值得肯定的,因為閩南文化本來就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但依筆者個人觀察,兩岸關於閩南文化的交流力度似乎還很不夠,有些人甚至對閩南文化刻意“冷處理”,似乎是擔心強調閩南文化將會強化台灣民眾尤其是綠營民眾的“獨立意識”。這是一種不自信且偏狹的心態。事實上,閩南語、閩南民間風俗與中國其它許多地區的語言、風俗相比,帶有更多更濃的“中國味”,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講,它是中國古代文化尤其是唐文化的活化石。重要的是,要讓更多的台灣民眾認識到這點。2015年3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大陸“兩會”期間指出,“大陸去台的以閩南地區為主,講的就是閩南話,血緣相親,文緣相承。閩南文化作為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部分,大有文章可做。” 今後兩岸應舉辦更多的閩南文化研討會,形式要生動多樣,不僅要有學者參加,還要吸納更多的基層民眾參加。要多組織台灣民眾尤其是從未到過大陸的台灣民眾,到大陸閩南地區參訪,讓他們認識到:原來在這塊土地上,也生活著一群語言、風俗、習慣和自己幾乎一模一樣的人民。這樣所產生的親近感,是任何單純國族認同理論說教都難以比擬的。當然,大陸方面要投入更多的財力、精力,盡最大努力使閩南地區的經濟水平進一步提高,同時要大力加強閩南地區的公民文化素質教育和社會管理制度建設,使來參訪的台灣民眾看到一個富庶的閩南、文明的閩南、先進的閩南,由之生成的國族認同之向心力、吸引力應可期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