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兩岸社會交流面臨的挑戰前瞻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2-17 00:35:52


 
  隨著大陸的崛起,大陸牢牢掌握著兩岸關係的主導權,決定著兩岸關係的基本格局和發展方向,大陸新一屆領導人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沒有轉向、沒有停步,兩岸關係也不可能走回頭路。在危機中尋求機會,爭取更多台灣民意站到反對“台獨”的隊伍中來。在兩岸關係陷入困境和新情況下,更要發揮兩岸社會交流對促進兩岸關係向前發展,突破兩岸政治僵局的積極作用,鞏固和擴大反對“台獨”的基礎性作用,做好兩岸基層社會交流,夯實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社會基礎。具體來講, 2016年若政黨輪替,將對兩岸社會交流產生以下幾點影響:

  第一,兩岸高階社會交流平台可能戛然而止。“台獨”分裂勢力是建立兩岸互信的最大障礙,也是兩岸走上和平發展道路的最大威脅,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由於民進黨堅持“台獨”分離路線,民共之間缺乏互信,缺乏正式的溝通管道,交流無法實現,建立在“九二共識”基礎上的兩岸兩會交流將出現困難。因而具有官方和半官方或政黨背景的兩岸大型社會交流平台,如已經連續舉辦七屆的“海峽論壇”、舉辦兩屆的“海峽兩岸樂活節”等將有可能停辦。大陸各省高級別赴台團的交流也會縮減。基於這些高端平台所發揮的兩岸社會交流輻射效應將受到削弱。

  第二,兩岸基層交流很可能停滯,相關社會領域交流將面臨嚴重困難,已有兩岸社會交流成果很可能受到威脅,甚至被否定。體現為:

  (1)兩岸的教育交流合作將受到限制,兩岸高校交流、學生交流、學曆互認等受到限制,陸生爭取的權益保障可能受到削弱,更談不上享受到更多、更公平的待遇。

  (2)兩岸家庭婚姻交流合作面臨困境,陸配權益爭取四年獲得身份權的抗爭將更加艱難,兩岸的婚姻也將隨之受到巨大影響。

  (3)兩岸人員往來,因民進黨等“台獨”勢力阻撓,可能遭到更多的認為限制和障礙,兩岸青年的交流將為此受到影響,兩岸青年攜手創業,共謀發展的機會將受到侵害,基層熱絡的社區交流也可能中斷,兩岸民間社會組織的交流合作也會受到影響,台灣民間組織設立辦事處或者大陸總部基地的可能性變低。整體上,基層交流將陷入低谷。

  第三、兩岸社會交流交往的“民間先行、政府支持”模式將受沖擊。長期以來兩岸社會交流存在一個經驗:先讓民間的交流去積累一些共識,然後再由官方以清楚的政策對這種互動模式加以確認,也即“民間先行、政府支持”模式。民進黨若上台執政,利用執政資源和政策優勢對兩岸社會交往交流進行牽制是輕而易舉的,兩岸“民間先行、政府支持”模式將面臨民進黨杯葛的危險,參與兩岸交流交往的民間團體組織可能會找不到積累共識的正確方向和正能量,兩岸社會交流環境和氛圍很可能變差。

  第四,民進黨以“公民社會”作為處理兩岸關係的新語言,無法成為兩岸社會的共識。2013年民進黨第四場對中政策擴大會議的結論認為,民進黨長期以來,在思考兩岸政策時缺少對公民社會領域的瞭解,需要再“補課”,才能超越黨內現有兩岸政策的格局,蔡英文主張將公民社會價值作為民進黨與與支持者之間新的共同語言,並主張兩岸公民社會應增進瞭解。該論述背後隱藏著重要的政治企圖:

  一是,妄圖再造一個新提法,來規避“九二共識”;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不承認“九二共識”的任何主張,都不被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絕大多數兩岸中國人的認可和支持。

  二是,主張區分“中國”和“中共”。把“中共”與“中國”切割對立起來很可能是一種離間策略,企圖通過瞭解和接觸大陸公民社會,挑起大陸公民社會團體與政府、中共之間的對立甚至沖突局面,對大陸的政治制度、社會管理體制、媒體制度等染指。

  三是,民進黨試圖通過瞭解台灣公民社會,建立起與公民社會的夥伴關係。事實是,民進黨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公民社會團體所唾棄,大多數真正的公民團體都與其保持著距離。民進黨通過瞭解親近台灣公民社會的目的在於,標榜自己堅持公民社會所堅持的價值,能充當台灣公民社會的代言人,並以此裹挾民意處理兩岸關係。

  第五、短期內兩岸社會交流的制度供給不足,社會交流的成本和代價增大,交流預期和成效大打折扣。回顧兩岸社會交流曆史可以發現,無論是台灣當局的開放大陸探親政策、1992年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還是大陸方面的《中國公民往來台灣地區管理辦法》等,公權力部門始終是兩岸社會交流制度與秩序的主要供給者和控制者。2016年民進黨一旦上台執政,其推動兩岸社會在教育、科技、人員往來等領域開展交流與合作的動力不足,其政黨的“分離主義”意識形態和害怕兩岸走得太近的立場必然通過執政權滲透到涉及兩岸社會事務交流的制度安排和公共政策中。缺少強有力的制度供給和制度保障,兩岸社會各領域交流的預期和成效必然大打折扣,兩岸社會交流將付出更高的成本和代價。

  結語

  2008年以來兩岸社會交流的實踐表明,只有堅持 “九二共識”才能實現兩岸社會的“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離開了“九二共識”的兩岸社會交流必然基礎不牢、動力不足、氛圍不好,保障不足,兩岸關係也很可能陷入困境。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5年12月號,總第216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