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18歲史學新星隕落 歷史老師叫他“老師”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2-26 14:00:49


 
  “曲高和寡。”在學校信息中心魏主任看來,林嘉文的學識,遠超過同齡人,因而能與之交談的並不多。

  患病半年

  在網絡世界更活躍

  半年前,林嘉文患上抑鬱症。父母帶著他前往第四軍醫大學看過,並開了藥,一直在服用。這種痛苦,偶爾透露在他的微信朋友圈上。2015年12月4日,他寫道:“說明書上寫藥的副作用是增重,結果我吃了後的副作用是每天全身又疼又困……”

  1月26日晚,他又發了一條微信說:越發不明白自己這麼拼是為什麼,如果說是為自己,那只能說是為拼而拼。

  網絡世界的林嘉文似乎更活躍一些。知識面寬廣、思慮問題周全,他還常與多位史學家互動。

  李裕民教授回憶,兩人相識於2015年7月22日。之後,林嘉文共拜訪過他6次,兩人每次見面都討論歷史問題。李裕民覺得,這孩子是不可多得之人才。

  今年大年初五,林嘉文帶著枸杞等禮物,前往李裕民家拜年。他在李裕民的書架前徘徊良久,最終借走了李裕民師弟的一本著作。2月19日,林嘉文前去還書。這一別,成為兩人最後一次相見。

  李裕民說,當時他才知道,林嘉文早就看過這本書,之所以7天前借走,是因為那本書上李裕民做了很多批注,“他說想從批注中學習做學問的門道。”

  “兩三年時間,出了兩本書,還翻譯了西夏文,這麼大的學術跨度,很多博士生都做不到。”李裕民稱,林嘉文知識面很廣,兩人每次交談,他都會傾注心血為他指點。

  “每次去李裕民老師家,都能感受到平日很少能體會到的溫馨和安穩感。我對不起李老師夫婦對我的關愛。”在最後一封電子郵件中,林嘉文稱。

  最後時刻

  不忘送教授一本歷史書

  當吐槽在朋友圈成為一種公然的“賣萌”方式,似乎少有人在意林嘉文偶爾敞開的孤獨和痛苦。

  前幾天,林嘉文曾和張楊探討“自殺方式”。

  “張楊,你覺得怎樣的死法最不痛苦?”“吃安眠藥。”“哈哈,你真傻!吃安眠藥看起來不痛苦,實際上很痛苦。因為死亡過程很漫長。不像跳樓,上吊,一下子就死了。你看,人生要經歷那麼多痛苦,死亡前的那一下根本不算什麼。”

  “對於他的死,我沒有一點點預感。因為他經常要自殺,都沒有實踐,所以對於‘死亡’,我和他暢所欲言。”林嘉文選擇以墜樓的方式告別生命後,張楊自責不已:“我覺得我有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