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光明網:“清明祭祀”應多些文化少些庸俗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3-31 11:21:22


  中評社北京3月31日電/“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又到一年清明時,浙江甬城祭祀市場又迎來了旺季。除了傳統的紙錢、香燭,以及“金山”“銀山”、“LV”等奢侈品,今年各種祭祀“潮品”又亮相,“海鮮大禮包”、“財富套裝”等祭祀用品讓人眼花繚亂。“衣食住行吃喝玩樂一條龍,要啥有啥!”有市民感嘆,甬城祭祀用品越來越“土豪”。(3月30日《現代金報》)

  近年來,清明祭品的種類與花樣,的確是越來越多;但公眾對此的觀感,卻並非越來越好。浙江寧波的清明祭品中,便出現不少“潮品”,如財富套裝、海鮮禮包等,這顯然不是一地獨有的景觀,而是全國的普遍現象。甚至於在一些地方,祭品的種類更多、花樣更新,比如,有給過世老人燒小三、情婦等祭品的,甚至還有燒情趣用品的……在清明祭品上,如今早已步入“沒有最奇葩只有更奇葩”的道路。

  本來,清明節就是一個傳統節日,有著約定成俗的規定:每到這個時候,後人都應該到祖先的墳上去燒點冥錢、點根蠟燭、放點食品等,以表達對先人的哀思。上千年來,人們都在“氣清景明”的節氣中,進行“祭之以禮”的追憶活動,為已逝的先人送上思念與敬意。顯然,這樣的懷念與祭祀,就是很純粹的一種思念,即便有所求,也無非是希望先人保佑後人身體健康、家族興旺、子孫有出息等一般簡單的訴求。

  遺憾的是,奇葩祭品的層出不窮,似乎讓清明節的文化變了味。留下的,已經不再是純粹的懷念,而是充滿了庸俗的味道,比如,追趕“潮品”的行為,不僅是一種自娛自樂的舉動,也不符合低碳環保的理念;再比如,燒小三、情婦等祭品,則充滿了低俗的味道……可以說,無論是過於商業化的祭品,還是互相攀比的奢華祭品,所表達的,都不再是一種對先人的懷念,而是今人互相之間的一種炫耀與賣弄,這與傳統祭祀文化是“相悖”的。

  不僅如此,一些奇葩祭品的存在,甚至還有違法的嫌疑。比如如今一些高仿真的冥幣,就涉嫌違反《人民幣管理條例》與《商業銀行法》,因為前者規定,未經批准,禁止在商品上使用人民幣圖樣;而後者同樣規定,未經批准,任何單位不得在名稱中使用“銀行”字樣。此外,《殯葬管理條例》也規定,禁止製造、銷售封建迷信的喪葬用品……以此審視可知,一些所謂的奇葩祭品,其實早已游走在違法的軌道。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