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智庫古今延承之路:溯源與啟示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6-20 00:24:48


 
  中國智庫要屹立於世界之林,須多通過舉辦高端的國際論壇,發布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研究報告,搶奪國際話語權,提升本國思想的國際干預力,推動中華文化與思想走向世界。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應開拓國際化的視野,將智庫建設納人到國家外交大戰略的體系中來運作。從智庫的國際交往看,應當轉變“外交無小事”的固有認識,營造寬鬆的政策環境,鼓勵智庫就各個“小事”靈活進行國際交流,建立中國整個外事部門與各級智庫之間的廣泛聯絡、溝通機制。與此同時,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還可以利用中國智庫培訓國外官員等方式,實施與推廣國家外交大戰略,廣交國際朋友。建議新型智庫加強與歐美著名高校、機構合作,設立歐美分部,在思想領域上廣泛與當地交流,同時,主導歐美智庫界對華研究議程,購買當地最上乘、最有助於中國發展的思想產品,並向當地推廣本國的理念與思想。

  3.4 讓更多外國精英參與中國智庫建設

  中國智庫運用外國人力資源尤其是外國精英還不普遍,在大多數智庫中幾乎找不到全職外籍雇員。春秋戰國養士制度,天下諸侯競招各列國英雄為己用,稷下學宮也匯聚各國賢才。目前,中國智庫吸納外國精英參與尚存障礙。一是觀念障礙。中國智庫人士一向認為,智庫工作與決策進程密切相關,工作過於敏感,有外國人的參與會造成不必要的麻煩,而且外國人可能存在著國家忠誠度的問題。二是外籍人口管理制度的障礙。由於計劃經濟條件下的各類體制議題限制,要引進一位外國知識精英,通常要經歷很長的考察與辦理程序,有的程序甚至是不可跨越的。三是人事聘用制度的障礙。中國研究機構長期習慣於編制內管理的傳統框架,對管理外國研究人員沒有足夠的經驗。四是意識形態的障礙。從目前歐美輿論對華並不友好的事實看,不少外國知識精英對中國智庫還懷有不同程度上的偏見。

 
  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應進一步改革外國精英的智庫參與機制。兼聽則明,無論國外知識精英給予中國決策進程怎樣的建議,多聽一些看法總是好的。從國家層面看,需要有包容國際人才的胸襟與膽識,在國籍開放、簽證辦理等多方面,給予外國知識精英必要的包容與平等政策。從智庫管理看,需要有更多制度創新與理念開放。

  只要在實事求是、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制定內部管理制度,中國智庫完全有能力用好更多的外國知識精英。從國際互動看,需要有更多跨國互動與雙邊合作。知識碰撞與思想交流往往能出現更多的火花,通過頻繁的國際交流與坦誠的相互溝通,中國智庫才能贏得更多國際認可,進而塑造更強的國家吸引力。

  3.5 中國須有更多優秀的智庫學者”智庫學者”不能拘泥於純理論和單一學術化的研究,而必須要有更強的現實問題導向和多元知識背景,研究內容往往隨著現實需求的不同而發生變化。正因如此,目前中國極度缺少優秀的、複合型的智庫學者,這是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重大障礙。優秀的智庫學者需要有出眾的綜合能力,必須是全能選手,而不一定是單項冠軍。從明清幕府制度來看,八股取士削弱了官員對社會經濟的了解,難以勝任治國理政的複雜任務;而那些優秀的幕友,可能沒有考取功名,卻能把地方政務處理得井井有條。

  因此,對大學培養機構而言,要因材施教,尋找一些好苗子,更多地引導和鼓勵他們的智庫志向。尤其是高校社會科學專業的博士生導師,不妨多鼓勵自己的學生在完成學術任務的同時,參與各類與現實相關的實踐活動,創造一些現實感強、政策性強的課題研究機會。對於智庫而言,不必把人才招聘只限於學術圈,更不必把博士學位、發表學術文章設為智庫學者人職的”硬杠杠”,而應在社會範圍內廣泛尋找智庫人才。從這個角度看,傳統智庫的人才准人機制亟需變革。對於官方而言,不妨致力於打造一種智庫文化。一些決策部門的官員能夠牽頭舉辦更多的研討會、沙龍,最大範圍內邀請智庫學者參加,引導學術界、智庫界的研究議程,傾聽智庫學者的建議,並與智庫學者進行更多的互動與交流。漸漸地,一些優秀的智庫學者就會脫穎而出。(歡迎關注人大重陽新浪微博:@人大重陽,微信公眾號:rdcy2013)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成立於2013年1月19日,是上海重陽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裘國根先生向母校捐款2億元的主要資助項目。

  作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人大重陽旨在把脈金融,鑽研學術,關注現實,建言國家,服務大眾。人大重陽聘請了來自10多個國家的85名前政要、銀行家、知名學者為高級研究員,與30多個國家的智庫開展實質合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