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歐盟公布對華關係五年規劃 經濟合作是重點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6-24 09:16:39


圖片來源:網絡
  中評社北京6月24日電/歐盟委員會22日發表名為《歐盟對華新戰略要素》的對華政策文件,勾畫出未來5年歐中關係的發展藍圖。然而,有西方媒體挑出其中對南海航行自由的表述,稱這是歐盟在這一問題上對中國發出外交警告。事實上,文件用更多篇幅規劃歐盟和中國的合作而非分歧。歐盟負責新聞事務的官員亞當-卡茲諾斯基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最新公布的聯合戰略文件中確認了歐盟與中國關係中的重大機遇。歐盟上一次發表對華政策文件還是10年前。德國《杜塞爾多夫晚報》23日評論說,對華關係,歐盟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新目標。

  英國廣播公司(BBC)23日以“歐盟委員會就南海主權爭端謹慎告誡中國”為題報道稱,歐盟沒有直接對中國這個重要的貿易夥伴提出批評,但在文件中表示“反對可能改變現狀並增加緊張狀態的單方面行動”,稱歐盟“願意看到在東海和南海能夠維持自由的海上航行和空中飛行”。BBC說,歐盟一直在南海爭端中保持中立,但美國敦促歐盟出面反對中國立場。儘管使用了非常謹慎的語言,但歐盟內部對南海緊張局勢的關切正在加深。

  “歐盟對華文件中的南海表態不應該被過分解讀”,德國柏林中國問題學者夫羅裡揚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有人突出這是歐盟針對南海航行自由的首個外交警告,但事實上,這並不是文件的重點。歐盟自己也有許多問題,再加上與南海距離遙遠,插手南海問題不應是歐盟的選擇。
   
  除了南海問題,“德國之聲”23日稱,文件還暗示可能會因中國無法控制鋼鐵產能過剩而對其採取新的制裁措施。該報道說,文件認為北京承諾在2020年前減少至多1.5億噸的過剩鋼鐵產能並不夠,還要做得更多,“歐盟對中國多個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深表關切”。

  《環球時報》記者23日看到,與BBC和“德國之聲”的報道相比,歐盟委員會官網22日發布的新聞稿明顯“友好得多”。文章說,《歐盟對華新戰略要素》將作為歐盟在未來5年對華關係的依據。10年間,雙方都經歷了巨大變化,中國在世界上的經濟、政治地位日益彰顯。歐盟需要就對華關係更新表述,以適應新發展的需要。新戰略規劃了未來5年推動歐盟在歐中關係中受益的多個方向。新聞稿中沒有提到南海問題。

  “文件顯示,經濟合作仍是歐中合作的重點”,德國《圖片報》評論說,長久來看,歐盟可以設想和中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文件稱,一旦一個規模宏大的雙邊投資協議(BIT)締結並成功運行,以及對中外企業的競爭環境是否公平進行改革後,將可以考慮一些更加雄心勃勃的協議,諸如一個深入且全面的自由貿易協定。亞當-卡茲諾斯基22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歐之間的經濟合作機遇還包括中國為歐洲戰略投資基金注資,聯合研究和創新活動,以及通過物理和數字網絡連接歐亞大陸,使貿易、投資和人文交流暢通無阻。除了經濟方面,這份文件還強調歐盟與中國在外交與安全政策領域中進一步合作與發展夥伴關係的機遇。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