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去中華化”:蔡英文文化政策芻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0-04 00:24:56


蔡當局的“去中華化”文化政策影響不容低估。
  中評社╱題:“‘去中華化’:蔡英文文化政策芻議”;作者:謝楠(北京),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創中心成員,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博士;全文刊登於《中國評論》月刊2016年9月號(總第225期)。 

  5.20蔡英文上台後,民進黨當局強力實施“文化台獨”政策,在教育文化領域的動作頻頻,令人矚目。台行政部門負責人林全上任伊始便宣佈廢除馬英九在任時推出的“微調課綱”,並任命具有濃厚台獨色彩的鄭麗君擔任行政機構文化部門負責人。蔡英文就職後,立即更改紀念慣例,不再遙祭“黃帝陵”。

  通過仔細檢視蔡英文所提出的文化政策,可以發現其所實施的“文化台獨”政策與李登輝、陳水扁相比,具有政策目標升級、政策手段增多等新特徵。整體而言,蔡當局所實施的“文化台獨”政策,目標已由“去中國化”上升為“去中華化”,旨在逐步改變島內民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考慮到島內政治環境以及人口結構的變化,蔡當局的“去中華化”文化政策影響不容低估,需高度警惕、儘早應對。

  蔡文化政策的主要內容

  現有研究指出民進黨當局推行的“文化台獨”政策有論述源頭及演變的完整過程。如果將李登輝、陳水扁所實施的“文化台獨”政策視為一個連續不斷、最終目標導向“台獨建國”的戰略規劃,則“文化台獨”政策自身的終極目標在於構建“台灣民族主義”或“台灣文化民族主義”。

  “台灣文化民族主義”主張包括:(1)以“多元文化論”消融中華文化主體性,雖承認中華文化確實是台灣文化多元來源的一部分,但強調今天的台灣文化已經脫離了中華文化,已成為具有獨立性的文化共同體。(2)凸顯台灣文化具有鮮明區別於中華文化的特性。如有論者強調台灣文化是一種海洋文化,而中華文化則是大陸文化,兩者具有本質區別,前者代表先進、開放,後者則是封閉的、保守的,台灣已經塑造出有別於中華文化的自主體系的“台灣底海洋文化”。(3)極力宣揚台灣所具有的民主自由等價值觀念。民進黨前主席謝長廷就認為“近代台灣社會文化的發展過程中,民主、自由、人權已經成為台灣主流的價值,也是台灣社會的共識,更是普世的價值,這些都是中華文化所缺少的”。

  2015年10月,蔡英文發佈完整的文化政策主張,提出未來文化政策要實現七大目標和五大亮點計畫。前者包括:翻轉由上而下的文化治理、讓文化為全民共享、確保文化多樣性、從社區出發、提升文化經濟的文化涵養、給青年世代更豐厚的土壤及善用文化軟實力重返國際社會。後者包括:在學校推動“美學體驗”、打造創作自由的支持體系、通過公共建設投資“再造歷史現場”、重振影視音產業、實現國際合作在地化與在地文化國際化。細究其具體政策論述,我們可以看到其與“台灣文化民族主義”主張一脈相承。

  (一)將“同心圓史觀”和“原住民族史觀”為核心的歷史敘述作為文化政策的背景與理念。按照建構主義的觀點,身份認同源自有選擇的集體記憶,而建構集體認同的過程,就是一個對歷史記憶遴選的過程,深受社會結構和制度運作影響。在其文化政策背景論述中,蔡英文將“台灣”置於論述的中心,開篇便聲稱“台灣是一個山海壯闊,故事豐饒的美麗之島”,強調“三萬年前,就有長濱文化存在”、“台灣成為國際公認的南島語族原鄉”、“西洋強權、殖民統治、漢人移民先後進入台灣,……不同文化背景的新移民加入台灣社會……台灣成為一個多元文化為傲的新社會”。在這種歷史論述中,台灣與大陸的歷史聯繫被強行切斷,台灣被抬升為認知中心,承載、融匯各類歷史記憶,以形成本土主體性認同。

  (二)刻意以“多元文化論”遮蔽中華文化與閩南文化,強力凸顯台灣自身的主體性。眾所周知,中華文化特別是閩南文化是台灣文化的主體,蔡英文及民進黨也無法否認台灣社會所使用的語言(國語、閩南語以及客家語)、民間風俗習慣基本都源自中華文化。對此,蔡英文及民進黨巧妙使用“多元文化論”來處理台灣文化與中華文化以及閩南文化的關係。蔡在論述中刻意省略“閩南文化”字眼,與馬英九提出的“閩南語是台灣的重大文化優勢”形成鮮明對比;中華文化更在“多元文化”的政治修辭下被巧妙替換為所謂“漢人移民”所帶來的一種文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蔡英文的文化政策論述通篇看不見“中國”、“中華”、“華人”等字眼,相比李登輝、陳水扁,其“文化台獨”理念更為激進。

  另一方面,蔡強調“台灣為主體的多元文化成為社會共識”,與馬英九提出的“台灣是華人文化重鎮”、“台灣成為中華文化領航者”等文化主張完全不同。在蔡的文化政策論述中,中華文化的主體性被台灣主體性替代。同時,蔡將多元文化作為“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的裝飾詞,公開宣稱“台灣成為一個文化上豐富多彩卻深具包容力的國家”,極力彰顯台灣的文化獨立性以及“島嶼的文化魅力”。

  (三)強化文化的外交功能,主張“運用文化外交讓世界重新認識台灣”,卻完全不提兩岸文化交流。馬英九執政期間,主張全面開放兩岸文化交流以輸出台灣價值,並提出合作編纂簡體與繁體雙版的“二十一世紀華文大辭典”、發起華人世界的“台灣獎”、設置境外“台灣書院”等一系列措施,意圖在文化領域與大陸形成既交流合作又相互競爭的態勢。而蔡英文則將台灣文化視為一種可以拓展對外活動空間的手段,文化政策論述中隻字不提兩岸文化交流,相反卻極力主張推動“國際文化島發展計畫”,並推動發展台灣成為亞太地區非政府組織的國際總部,以實現“善用文化軟實力重返國際社會”的目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