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福建“詐騙鄉”:整村行騙,以騙不到錢為恥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9-01 09:15:30


 
  曾經的影子

  幾乎從徐玉玉案一開始,安溪人陳俊(化名)便注意到這條新聞。他從6名嫌犯身上看見了自己曾經的影子:家庭困難、初中輟學、打工沒掙到錢,繼而鋌而走險,加入電信詐騙。

  今年29歲的陳俊曾是一個詐騙團夥的小頭目,他和堂哥、表哥、表弟等4人一起組建了一個詐騙團夥,他們先是創辦了一個高仿的證券公司網站,並在網站上登出“證券權威專家理財,提供股票預測”等信息,幫助受害者推薦股票。

  “10個人中間,總有一兩個人推薦的股票是漲的”,陳俊說。騙得受害者信任後,他們會以加入會員需要繳納會員費、入股資金的名義,騙取對方錢財。不長時間,這個團夥便進賬30多萬,直至警察破門而入。

  和陳文輝一樣,陳俊也出身貧寒之家,他的童年記憶裡,度日的艱辛伴隨著父母無休止的爭吵。

  陳俊記得自己七八歲時,便開始在村中的私人鞭炮廠打零工。小孩子可以幫助插引線,從早上8點開始,一直到晚上12點左右。每天,陳俊能夠完成1萬只鞭炮,他可獲得5元錢的報酬。

  初中一年級,陳俊輟學。他進到了一家服裝廠,主要工作是“踩商標”——衣服好了之後,將商標打上去。這個工序是通過腳上的機器完成,踩一次就完成一枚商標。這個動作,陳俊每天要重複至少一萬次,“時間長了,屁股被磨得生疼”。

  幾年的打工生涯,陳俊沒有掙到什麼錢,當時鐵觀音的價錢不錯,陳俊就回到家中幫助做茶葉。

  後來,鐵觀音價格一路下跌,從最高三五百元一斤,跌到幾十塊錢一斤。陳俊覺得做茶沒有出路,開始琢磨怎麼才能賺錢。他說,一例反詐騙的新聞讓他“靈機一動”,很快通過網上聯繫到了一位專門從事電信詐騙的“老板”,陳俊的網上詐騙之路由此開啟。

  安溪縣政法系統一位人士介紹,當地從事詐騙的人具有年齡低、文化程度不高、經濟條件差等特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