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福建“詐騙鄉”:整村行騙,以騙不到錢為恥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9-01 09:15:30


 
  扭曲的價值觀

  原泉州市政協委員、福建志立律師事務所主任魏正介紹,近幾年,特別是打擊電信詐騙行動以來,安溪本地詐騙基本遏止,但一個新的趨勢是,安溪部分犯罪嫌疑人轉移到外地甚至越南緬甸進行犯罪活動,逃避打擊。

  安溪縣反詐騙中心研判打擊室負責人王梓斌承認,近年來的打擊確實壓縮了當地電信詐騙犯罪空間,現在電信詐騙都往外地轉移。比如徐玉玉案,犯罪嫌疑人作案窩點在江西。

  在泉州市公安局系統工作超過15年的警官李青全(化名)認為,安溪當地電信詐騙屢禁不絕,甚至轉移到外地作案,根本原因就是犯罪的土壤還在,是人們的價值觀出了問題。

  李青全說,一些詐騙者把詐騙當作一種職業,謀生的出路。一家人甚至一個村都在騙。他們的圈子裡有一種說法,“以詐騙不到錢為恥”。

  曾經有過詐騙經歷的陳俊就認為:“我感覺它比去偷去搶還是輕很多”;而另一個當地村民認為,詐騙自古有之,兩軍對壘時常用,是一種謀略,對社會帶來的傷害也僅是“騙騙人而已”。

  “很多騙子認為,我又沒偷又沒搶,是你自己心甘情願把錢給我的,我有什麼罪?”安溪政法系統一位人士分析,詐騙者如此自我消解,在他們心中,罪惡感不似常人那般嚴重。

  “即使詐騙被抓,他們也不會覺得很丟臉”,一位安溪人說,但如果是偷、搶,大家就會指指點點。

  一位有過詐騙經歷的安溪人認可這種說法。他說,詐騙者首要目的是錢,一開始會很害怕,但當得手之後,這種感覺很快會煙消雲散。

  “就像很多人考試作弊一樣,作弊的過程中會很擔心,一旦得手,就不會再有類似的感覺,反而會有些暗暗得意。”他說。

  時評人西坡認為,應該從公共治理和社會建設的角度來探討“犯罪之鄉”的形成。良好的公共治理要求政府對犯罪集中的現象及時發現、嚴厲打擊、嚴密防範。而在打擊犯罪之外,如何修復變壞的地方社會才是更深層也更艱難的命題。

  (來源:新京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