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楊早:母語怎可成為“繁盛的荒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2-21 16:59:59


 
  “雅言”與“俗語”

  質地不同,須避空洞和鄙俗

  一個好的社會語言體系,或者說,一種母語,應當是豐富而多元的。俗語有親切之益,雅言有出塵之美。跟公言與私語的並存一樣,雅言俗語也要能共冶一爐,才是美好的語言生態。不過近一百年來,母語的生態破壞相當嚴重,一方面,是“雅言”有異化為“大話”“空話”“套話”之弊,不管是80後還是90後,多新的世代都會在學校裡、社會上習得一套高越而空洞的宏大敘事;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俗語”的重口味化與單調化也甚囂塵上。

  我並不反對語言日新月異的變化,不過常常對其中某些趨向保持警惕。以年輕人表達情感的主流形式來說,一是語言的重口味化,人人都濫用表面無害卻含意粗俗的語言,習以為常之後,會讓輕微細膩的表達變得無感;二是語言的可視化,這裡不只指年輕人愛用的顔文字(emoji)、表情包,還包括“撓墻”這樣情感的通用表達式,雖然動態十足情感鮮明,但也會讓個體不同的複雜的情感變成有限的模式化表達,加上流行語的濫用,既反映了現代生活反個性的模式化傾向,同時也讓本來豐富多彩的母語變成“繁盛的荒原”。

  現代社會新的“雅言”應該是什麼樣子?我可不贊成以所謂的“古雅”為美,尤其是用半通不通的文言書寫時事。從清末到民初,很多脫胎自文言文傳統的啟蒙知識分子都曾惋嘆自己不能寫一筆流利清晰又不乏美感的白話文章,而只能是半文半白的“半大解放腳”。中國現當代文學眾多作者一百年於此不懈探索,才讓白話也有成為“雅言”的可能。而當書寫變得過於容易,語言便容易汗漫無所依,像今天的網絡小說動輒數百萬言,日更六千或萬字,有多少作者還顧得上在語言方面下功夫?在此背景下,重視語感,講求煉字,便成為一種難得的自覺。

  進入新媒體時代,前進的道路上仍然荊棘密布:上千萬的微信公眾號寫作,如何在保持語言鮮活平易的同時,避免“文藝腔”“雞湯腔”這種新的陳詞濫調,避免“讀文章變成讀標題”的碎片化閱讀,又變成了語言自淨的重大命題。一種聞一知十,熱衷套用,驚嘆號滿天飛的語言,無論如何稱不上優美的母語。

  我理想中的母語,既有合理的分層分域,讓表達得體而有效,又有著無垠的更新資源,任何語種、任何創造都可以衝擊表達的習慣,同時又能擁有強大的自淨能力。更重要的是,母語應該包含盡可能自由的表達,以促進自身的多元化。一個生動的詞匯或短語出現了,我們高興,但又知道它使用時的邊界,滿屏“洪荒之力”“友誼的小船”也委實讓人厭煩。能寫出新鮮時尚的語句,也能轉換典雅或平實的風格。

  食無定味,適口為佳,美好語言的標準無非兩條:有效,悅耳。在人人想著創新的年代,自覺認知與堅守語言的底線,或許才能讓我們的母語故鄉變得更加美好。

  (來源:人民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