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大學生組織蹭課聯盟 多地高校學分可互認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2-24 10:00:05


 
  而為順應時代對複合型創新人才的需求和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渴望,早在2001年,武漢七所教育部直屬重點高校便充分發揮各自學科專業優勢,各自拿出本校特色優勢專業聯合辦學,學生可以跨校跨學科輔修第二學位,相當於“一張錄取通知書,可上七所名校”。

  截至去年6月,七校聯合辦學共開設優勢專業68個,惠及5萬餘名七校大學生。當年共有2732名(不含本校輔修)2011級學生參加第二階段輔修雙學位的學習。目前,已有2500人獲得各校輔修雙學位,授學位比例達到91.51%。

  學分互認,探索學習資源共享新路徑

  為了開放高等教育學習資源,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區域共享,全國很多省份和地區都在推進區域高校聯盟建設。聯盟高校間可以專業互修、跨校選課,同時互相承認學分,促進高校間的優勢互補。目前已建立聯盟的省份有北京、河南、廣東、湖北等。

  從2014年秋季學期開始,遼寧省基於精品開放課程資源建設及在線學習平台建設情況,部分高校開展了以課程資源建設為基礎,以跨校修讀學分為手段,以建立引導激勵機制為保障的大學生在線學習跨校修讀學分工作。截至目前,省內已有32所高校選用省級精品開放課500餘門(次)開展跨校修讀學分工作,已有5萬餘名學生通過在線學習平台註冊學習修讀學分。

  沈陽農業大學管理會計課程教師耿黎參與跨校修讀教學已經有兩個學年的時間。在教學中,他發現自願選擇跨校修讀的學生學習願望更加強烈,“我們共開展了三輪次跨校修讀,兩輪採取全班選課,一輪自願選課。”對此,他的總體感受是:“自願選課的學生積極性與課程參與度更高,教學效果更好。”

  同樣是跨校的學分互認,效果也並非都盡如人意。某地區6所高校率先“結盟”,探索課程互選。“一般來說,各校都有一些獨具特色的優勢學科,跨校選課一定程度上能夠擴大視野,也為掌握更多學科知識提供了機會。”當時的決策者這樣認為。剛開始,這項創新舉措引起了很高的關注。但漸漸地,各校的互選課越來越少,甚至一些學校連續幾年不開課;選修的學生也越來越少,多的幾十名,最少的僅有10個人。

  學生為什麼不買賬?跨校上課不方便是很重要的原因,各校占地很廣,相互距離很遠,不少同學覺得為了上堂課專門跑那麼遠,很不方便。更重要的是學生們普遍認為跨校選課不實用,高校都朝綜合性方向發展,各校專業門類基本雷同,所需要的選修課學分,在本校都能修完,沒必要舍近求遠。更有甚者,由於要按學分收費,互選課甚至被一些學生看作是高校創收新舉措。

  雖然仍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共享優質的高校資源,打破校園圍墻、打破知識圍墻已是共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