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共享醫療無法照搬單車模式
http://www.CRNTT.com   2017-10-27 17:05:48


  中評社北京10月27日電/共享醫療應讓實體醫院“唱主角”  

  共享經濟的浪潮正逐漸延伸到醫療領域。近日經浙江省衛計委批覆同意,一種全新的醫療資源共享模式在杭州產生,其他城市的共享醫療模式也在不斷試水,比如在廣州,醫生多點執業政策催生一個共享醫生平台,可容納2000名醫生入駐;騰訊企鵝醫院宣布正式開業,並已在北京、成都、深圳落地,未來自助化的檢驗、檢測項目將像共享單車一樣,放在用戶快速觸碰到的地方。(見10月24日《經濟參考報》)

  共享模式的優勢,就在於可以均衡分配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可及性,假如醫療資源也能像其它資源一樣實現共享,勢必對醫療系統產生深遠影響,看病難和看病貴有望大幅緩解。

  但醫療和其它行業不同,照搬共享模式未必能獲得同樣的成功。比如,共享單車用完即止,服務簡單明了,但共享醫療並非共享設備那麼簡單。通過共享醫療設備獲得健康數據,只是完成了最基本的服務,此後還要對數據進行解讀,而解讀數據則離不開醫生。況且檢查與治療一脈相承,單個檢查結果要放在一系列綜合指標下分析才有意義,共享一類或幾類單獨的醫療設備,作用十分有限。

  更重要的是,當前很多醫療機構的設備已達到飽和甚至過度購置狀態,其中不少都處於閑置或半閑置狀態,若額外投放更多醫療設備用於共享,不僅可選設備種類和規模有一定局限,也會對既有資源造成新的閑置與浪費。

  假如實體醫院積極參與進來,僅完全實現檢查結果互認,就會節約大量醫療資源和費用,若醫療檢查設備進一步實現共享,建成檢驗檢查中心供醫療機構共同使用,甚至連手術室等場所也由幾家醫院共享共用,醫療資源就會得到充分利用,看病成本有望下降。

  反觀當前共享醫療的探索和實踐,遠離實體醫院是普遍現象——構建共享模式時,要麼依托網絡,要麼組成沒有實體支撐的醫生集團,要麼另購簡單的醫療設備等,難以促使現有設備的共享共用。出現這類現象,或許並非因為新業態不願與傳統聯手,而是實體醫院因觀念局限和利益羈絆,普遍不願加入共享模式。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