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雙11“先漲價後降價”,別只有中消協發聲
http://www.CRNTT.com   2017-12-02 23:49:05


  中國消費者協會11月29日發布的《2017年“雙11”網絡購物商品價格跟蹤調查體驗報告》顯示,在“雙11”整個體驗周期內,先漲價後降價、以“劃綫價”形式虛構“原價”、預售價格頻繁變化、定金隨意變動和隨意標注價格的情況較為突出。調查報告顯示,16家電商平台宣稱參加“雙11”促銷活動的539款非預售商品中,不在11月11日也能以“雙11”價格或更低價格(不考慮聯動活動情況)購買到促銷商品的比例達到78.1%,與2016年同期相比有所增加。

  在今年“雙11”活動開始之前,各大電商平台的“燒腦式”折扣規則,就遭遇了普遍的吐槽,被調侃為“沒有‘奧數’功底已不敢應戰”。可從中消協最新公布的調查報告來看,比折扣規則過於複雜讓消費者感受不到“獲得感”更嚴重的是,參與調查的很多產品其實在“雙11”根本就沒便宜。雖說此次被調查的只是539款非預售商品,但其之於整個“雙11”的價格狀況,恐怕還是有著一定的代表性。

  衆所周知,“雙11”購物節的最大賣點,即在於價格優惠。而當多數商品在平時也能够以“促銷價”買到,“雙11”的必要性顯然就已經要打上一個疑問號了。而類似的情況已非第一次出現。相關信息顯示,去年國家發改委受理涉及的“雙11”的投訴案件中,促銷優惠不實是消費者投訴最為集中的問題,占比62%,主要包括優惠條件限制多、優惠承諾不兌現、保價承諾不保價等。這與今年中消協的調查報告,已然是大同小異,都指向“優惠不實”的問題。

  挖空心思獲得折扣,可到頭來卻并沒有享受到實際優惠,這樣的真相無疑讓“剁手族”們深感受傷,也是對“雙11”本身的傷害。而無論是先漲價後降價、以“劃綫價”形式虛構“原價”,還是預售價格頻繁變化、定金隨意變動和隨意標注價格,其實都不僅僅是道德意義上的商業誠信的缺失,而是涉嫌違法,比如虛假宣傳和價格欺詐。就此來說,中消協給出的調查報告,還只是一個問題綫索,對此不僅牽涉的電商平台應該作出回應,相關監管部門更該按圖索驥,及時介入調查。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