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二手手機號遭遇解綁難題 用後成天被催債
http://www.CRNTT.com   2018-05-06 11:35:06


 
  二手號碼帶來的風險已經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了,早在2013年,就有用戶憑手機號碼盜取了原號主並未解綁的支付寶賬戶;隨後,支付寶建立了手機號碼+銀行卡號或身份證“雙重因子”的驗證模式。現在,僅憑手機號或驗證碼是無法使用手機支付等功能的。

  經北京青年報記者測試,目前應用商店中的大部分App都可以通過手機號碼註冊,且在登錄時僅憑驗證碼即可驗證身份、進入賬號;擁有支付功能的App如電商、外賣等都設置有獨立的支付密碼,無法通過手機驗證碼支付;一些社交賬號、雲賬號可通過手機號碼直接登錄,登錄後可看到賬戶所有內容,包括一些隱私內容。

  困擾

  使用二手號碼後成天被催債

  除了註冊、登錄App外,二手號碼在其他方面也可能會帶來一些麻煩。大學生小顔在辦理了一張新的手機卡後,經常收到某銀行發來的“動賬提醒”,都是大額的支出、收入、取現等交易提醒。在第一次收到短信時,小顔表示自己“嚇了一跳”:“我從沒有辦理過該銀行的銀行卡,突然來條短信說把我的錢扣走了一大筆,所以很奇怪到底是怎麼回事;後來以為是自己的身份信息被盜用,又以為是別人綁定錯了,總之各種情況都想象了一遍。”

  在致電該銀行後,客服人員告訴他,這張銀行卡之前一直與小顔的手機號碼綁定,且該銀行卡為公司卡,號主在更換號碼後沒有及時告知銀行。但客服人員表示,他們也無法聯繫上該卡主,只能將小顔提供的信息記錄下來,待卡主再次到銀行辦理業務時告知對方。此後,小顔繼續被“騷擾”了數月,在多次投訴後,才最終被取消並不屬於自己的“動賬提醒”。

  網友“一定要去西藏”則在更換“二手號”後,經常收到催債公司發來的短信,令自己心神不寧。“我是催債公司人員,現在在××鎮附近,預計最晚於×月×日前到你的戶籍地。家屬或本人準備好現金8206元欠款及相關費用,否則後果自行承擔。”她說,儘管知道並不是針對自己的,可還是很害怕,不知道債主會對這個號碼做些什麼。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