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吴军捷:重視香港抗戰歷史 改革中史教育
http://www.CRNTT.com   2018-05-25 18:05:56


  
  第六,學生普遍認為中史科需要“死記”的部分太多,內容枯燥,甚至對於升學的幫助不大,所以一直以來缺乏了學習動力。其實,正確的歷史觀是為人的基礎素質,是青少年不可偏廢的基礎教育。香港近年的社會矛盾,很大成因是出於青少年對祖國以及民族的不了解,加上對特區政府的不滿,使得他們做出逆反的事情,就如小孩對父母不滿時,專挑父母不想聽的忤逆話去刺激他們。

  歷史是一種獨特的體驗,沒有感情是不可能感染及教育別人的。圖為香港學生正在參觀香港歷史博物館

  特區政府應為中史教育創造外部氛圍
  
  若要增強青少年對祖國的歸屬感和更多地了解香港的歷史,便應多用本土史料,增加近現代史、當代史的比重,著重史觀和分析方法,古為今用,才能發掘更多的趣味和現實意義。因此,筆者建議中史教材應由特區政府編定,制定教學大綱,培訓歷史教師。在此基礎上禁止出版社胡亂編書,各校隨意選購,避免任教老師各說各話的情況出現。更要組織有關團體、機構為中史教育創造條件和外部氛圍。畢竟愛國史觀的建立不光是知識的傳輸,更是一種需要環境薰陶的情懷和觀念,一種世代沉澱的文化。
  
  筆者認為,香港的淪陷史、抗戰史是中史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環,值得特區政府在推廣中史教育時認真思考,充分利用。
  
  首先,抗戰時期日軍佔領香港三年零八個月,是香港歷史上最悲慘的日子。當時香港損失了三分之二的人口,市民陷於水深火熱之中,不少人還記憶猶新。只要抓住這個痛點,才不會讓人感覺置身事外。

  其次,香港的抗戰是多方合作的全民抗戰,在全國的大城市中絕無僅有。上海淪陷後,香港又是抗戰的文化中心、募資中心。抗戰期間形成的同舟共濟精神,成就了香港的核心價值。而經歷二戰後的香港社會變遷是香港發展的分水嶺,亦是日後經濟起飛的基礎。
  
  因此,客觀全面地表述香港抗戰史,充分利用香港抗戰是各派最大公約數的優勢,糾正過去社會主流只談英軍、愛國陣營只講東縱而忽略其他抗戰者的偏差。利用抗戰是香港各派政治力量的最大公約數、尚存不少遺跡、活教材的有利條件,把香港的抗戰研究做深做細,把香港抗戰歷史置於全國抗戰、二戰的大局下闡發,並藉此發掘出香港精神的本質,增強香港人、特別年輕一代的本土歸屬感和自豪感,幫助青少年了解自己的位置、與祖國的關係及應承擔的歷史責任,才是對香港社會真正負責任的一項重大工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