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美與真善在高處匯通
http://www.CRNTT.com   2018-11-04 16:04:35


 
  這種英雄主義豪邁在中國文學並非個別,早在屈原《國殤》就有“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王維早年有“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就是以婉約為特點的李清照也有“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林則徐有“苟利國家生死以”,更有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革命烈士陳然“對著死亡我放聲大笑”。這種堅持理念、慷慨赴義的精神構成中華民族舍生取義、浩然正氣的傳統,而不同的表達又構成這種傳統的豐富性和生動性。美育提高人的審美感受力,使人易於進入文學世界,在言盡處體會豐富意蘊、體會不同的精神境界,也使人能夠通過辨析理解思想深意,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美育與德育智育在高處會合

  美育之難,在於人們常常無視科學理性的真和情感的美在價值上的差異。魯迅在《新秋雜識(三)》中說:“寫得太科學,太真實,就不雅了”。陶淵明的名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所以成為千古絕唱,因為超越花作為植物器官的科學價值,表現自己超凡脫俗的意趣。悠然,就是無意間的一瞥,有版本作“望南山”,就刻意了,難以表現不為五鬥米折腰泰然的美。這就是馬克思所說的:“人不僅通過思維,而且以全部感覺在對象世界中肯定自己”。

  用科學的真淹沒情感的美,通常表現為一種機械唯物論的強制性闡釋。比如,《岳陽樓記》寫出了景觀的“實感”,其實,當時範仲淹遠在陝西邠州前線,身負軍政要務,哪可能擅離前線到湖南去寫文章?第二年貶河南鄧州(現南陽),距離岳陽好幾百里,更不敢擅離職守。範仲淹就是根據滕子京送給他的“巴陵勝景圖”,結合少年時期在太湖邊的經驗,審美情感催動想象,進而寫出栩栩如生的壯闊景觀。

  領略美與真的矛盾,還要防止另一極端:忽略美與真在矛盾中的統一。範仲淹《岳陽樓記》有千古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孔子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孟子曰“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範仲淹仕途坎坷,仍懷兼濟之志。這就不僅是情感審美,而且是王國維所說“知力之理想”,屬於“真”的範疇。高度的情感的美不但以善而且以真為底蘊。在這裡黑格爾“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就和康德的情感價值匯合了。按朱光潛的說法,則此處不僅是情趣,而且是智趣。

  美育最高理想乃是人的全面發展,德育、智育也莫不如此。人的知情意、文學的真善美從差異處升華,最終統一。這就好比登山,無論從哪方面動身,最終都將在山頂會合。

  (來源:《人民日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