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國企要在深化發展中彰顯責任擔當
http://www.CRNTT.com   2019-07-31 07:59:49


  中評社北京7月31日電/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總量在世界上的排位由第十位上升到當前第二位,農村貧困人口減少到不足3000萬,取得的成就令全球矚目,“中國模式”的說法開始在國際上流行。

  經濟參考報發表國資委研究中心王絳、山東財經大學王愛君文章稱,具體而言,“中國模式”是指在中國根據自己國家的國情和改革進程,參考和借鑒了西方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通行做法和先進經驗,建立了適合中國實際的市場經濟體制,探索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其中,國有企業對“中國模式”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國有企業在經濟發展中起到帶動作用

  文章介紹,相對於西方發達國家以私有企業為主的市場經濟發展模式,中國經濟發展中,國有經濟在相當程度上起到了帶動作用,在一些領域則發揮著主導作用。

  第一,國有企業是中國實現現代化的基石。

  大企業在國家實現跨越式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帶動作用。二戰後,德、法、英等歐洲主要國家依靠國有化及明晰的產業政策,有力促進主導產業發展並穩定社會就業。亞洲的日本、韓國則通過扶植大企業來促進國內產業發展,這些大企業在恢復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建國初期,中國還是一個“一窮二白”的農業國,通過計劃經濟體制集中資源創辦國有企業,實現工業化的趕赴任務。經過改革開放前近30年的發展,建立起了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為中國跨越進入工業化社會、成為實現現代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又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高速發展,中國經濟取得巨大成就,經濟實力大為增強,產業體制更為健全。當前,中國建立了涵蓋從一般的民用輕工業類,到關係未來的生物、信息、工程、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從低到高的全行業國民經濟體系,不僅能生產打火機、球鞋、襯衫、家具、玩具等廉價的生活用品,也能製造高質量的空調、冰箱、電腦、手機等高端電器,還能製造汽車、高鐵、飛機、航母、衛星、火箭、太空飛船、核彈等多種具有世界科技先進水平的重工業產品。中國成為全球唯一一個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並在此基礎上實現國民經濟各產業全面發展,國有企業在其中的貢獻不可或缺。

  第二,國有企業保證了中國經濟和社會的穩定。

  當前,中國不僅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而且產值規模高居世界第一,為中國經濟安全和獨立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以國有企業為主體的國防工業體系,為保障中國國防安全、實現獨立自主提供了堅實保障。在公共服務領域,如糧棉儲備、城市供水供電供氣、公共交通等領域,中央和地方國有企業提供了較為全面的基礎服務。不僅如此,國有企業還在援疆援藏、精准扶貧、區域協調發展等涉及國家民生保障的重大戰略任務中起到重要作用,據《企業扶貧藍皮書(2018)》數據,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企業結對幫扶246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投入定點扶貧資金超過75億元。

  國有企業除了提供維護國家安全、提供基礎公共產品和服務外,還在中國反經濟周期、穩定就業、保持宏觀經濟穩定中承擔著重任。

  第三,經濟轉型升級需要國有企業的擔當。

  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中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中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中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經濟發展轉型升級需要大企業以科技跨越發展進行產業引領,目前仍然必須由國有企業承擔起重要責任。當前,中國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在中國科技創新體系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2011年以來,中央企業的科技研發投入一直占到全國總研發經費的1/4強,中央企業累計擁有有效專利和發明專利每年增長量超過30%。中央企業國內研發機構大概2600家,境外機構60家,國家級的研發機構超過700個。其中,國家級研發機構全國已經有90家,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占到一半以上。毫無疑問,中央企業是國家重大創新的主力軍,必須在實現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實現新的發展任務中承擔重任。

  改革開放鍛造“新國企”

  文章表示,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征程,並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與蘇聯東歐等國家採取的“休克療法”經濟改革不同,中國採取了漸進式的經濟改革,在涉及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等重要領域保持國有經濟的作用,確保了中國經濟改革的穩步推進。

  第一,國有企業經受了市場經濟的檢驗。

  國有企業改革與中國改革開放同步進行。上世紀90年代後期,為實現國有企業三年脫困,中國採取“抓大放小”,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等改革舉措。黨和國家始終站在國有資產為全民所有的立場,汲取了蘇聯東歐改革教訓,沒有進行私有化,而是從體制機制方面改造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國有企業,健全國有企業市場競爭機制,實現國有企業的市場化發展,使國有企業逐步擺脫了大面積虧損的狀態,步入新的發展階段,走出了一條嶄新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發展之路。

  以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為例,資產從8.3萬億元到2018年的54.5萬億元,年均增長近15%,營業收入從24.4萬億元到29.1萬億元,年均增長近14%,利潤總額由3005.9億元增長至1.7萬億元,年均增長近12%,上繳稅費總額由3563.1億元增長至2.2萬億元。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國有企業總體上已經同市場經濟相融合”,充分說明了國有企業通過轉機建制,完全可以接受市場競爭的考驗,在市場競爭中實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

  第二,國有企業成為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的壓艙石。

  改革開放,特別是加入WTO以後,中國開啟了工業化的中期進程,以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產、機械製造、石油石化、電子電氣為核心的支柱性產業迅速發展,國有企業在其中起到了主體作用,並帶動了中國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起到了產業引領作用。近年來,基於互聯網運用的電商、社交媒體、出行服務等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領域高速發展,也充分得益於穩定的電網供電、國有三大基礎電信運營商等國有基礎行業及企業提供的諸如提速降費等優質低價的產品及服務。在一些非再生自然資源領域,在沒有嚴格執行較高的技術和安全環保門檻的情況下,濫采亂挖導致了中國較為嚴重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目前還需要國有企業的主導且起到行業引領作用。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