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我國製造業發展的歷程與寶貴經驗
http://www.CRNTT.com   2019-11-01 08:48:06


  中評社北京11月1日電/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作為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技術創新的重要來源、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製造業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新中國的製造業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起步,經過70年的發展,我國製造業規模不斷擴大,我國也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和世界製造業第一大國。

  新中國成立以來製造業取得巨大發展成就

  新中國在成立之初,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國,工業基礎非常薄弱,產業體系很不完善,工業化水平很低。數據顯示,以淨產值衡量,工農業結構中農業比重高達84.5%,工業占15.5%,其中重工業只占4.5%。經過70年的建設和發展,我國製造業取得了巨大的歷史性成就。按照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的數據,中國22個製造業大類行業的增加值均居世界前列,其中紡織、服裝、皮革、基本金屬等產業增加值占世界的比重超過30%,鋼鐵、銅、水泥、化肥、化纖、發電量、造船、汽車、計算機、筆記本電腦、打印機、電視機、空調、洗衣機等數百種主要製造業產品的產量居世界第一位。可以說,我國已經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積貧積弱的農業國轉變成一個擁有世界上最完整產業體系、最完善產業配套的製造業大國和世界最主要的加工製造業基地。

  70年來,我國製造業不僅實現了數量上的擴張,發展質量也有顯著提升。從整體上看,我國科技創新能力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SCI論文發表量、專利申請和授權量連續多年位居世界前列。我國製造業在許多高科技領域亦實現了重大突破,千萬噸級大型煉油設備、超超臨界火電機組、750千伏交流輸變電成套設備,以及60萬噸乙烯、30萬噸級合成氨、百萬噸級鉀肥等技術裝備實現技術自主可控、技術水平居世界前列,高速鐵路機車及系統成為“中國製造”的靚麗名片,在一系列尖端領域都邁進了世界“第一梯隊”。

  製造業發展抓住了重要歷史機遇

  我國製造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離不開全國人民的自力更生和努力奮鬥,同時也源於很好地抓住了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全球化與全球價值鏈分工、生產方式變革等重大發展機遇。

  新中國成立之初,以核能、信息技術的大規模商業化應用為代表的科技革命正在興起。我們集中力量進行重工業和國防工業建設,特別是重點發展電子與核工業,取得巨大成就,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擁有核武器與衛星的國家,不但提高了國際地位,而且增強了國防安全保障能力,為我國後續發展營造了穩定的國際環境,也為製造業的發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質與人才基礎。

  從世界範圍看,二戰之後,在一系列多邊和雙邊經貿協議的推動下,國際貿易和投資壁壘不斷下降,加之新興技術加快發展,經濟全球化成為世界發展的大趨勢,人員、商品和資本的自由流動水平不斷提高。特別是在信息技術、航運技術的推動下,產品的模塊化程度不斷提升,使生產的可分解性提高,通信技術的發展大幅降低了國際間經貿往來的交易費用,集裝箱、航空等技術的發展使運輸成本顯著下降,國際分工由發達國家出口制成品進口原材料、發展中國家出口原材料進口制成品的水平產業間分工,向全球價值鏈環節分工即產業內和產品內垂直分工轉變。我國的改革開放正是抓住了發達國家離岸外包和全球垂直分工的趨勢,充分發揮了勞動力豐富、成本低的優勢,快速融入全球分工格局,承載了發達國家跨國公司全球價值鏈勞動密集型環節的轉移。我國於2001年加入WTO,進一步降低了加入全球分工體系的壁壘,迅速發展成為世界主要的加工製造基地。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正推動製造業進入智能化時代,個性化定制模式已經出現。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企業層面,都在積極推動製造業的智能化轉型,製造企業在不斷利用信息化技術優化生產線、改進產品架構,從而提高生產效率、產品質量,並能更快速地對國際市場變化做出響應。通過機器換人、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產品檢測等智能化改造,在提高生產效率、保持“中國製造”物美價廉優勢的同時,進一步提高中國產品的性能和質量,推動實現從“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的轉變。

  可以說,新中國成立後的70年,也是我國生產方式顯著變化的70年。我國製造業牢牢抓住時代賦予的重大機遇,始終保持和加強國際競爭力,為未來更好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