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正視台港歷史教育的嚴重偏失
http://www.CRNTT.com   2019-11-22 00:15:59


 
  四、香港的反對派抗爭

  自2003年起,香港泛民派在“七一”香港回歸紀念日發起游行反對基本法第23條立法開始,圍繞爭普選議題,每年七一的游行人數起伏差距非常大,在2008年北京舉辦京奧前,游行人數大不如前,衹有萬餘人參加。直到2012年香港回歸15周年,卻爆發十多萬民衆上街要求新上任特首梁振英下台的“七·一”大游行。媒體指出這是香港內部地產霸權與社會公平正義、香港民主化要求與中共一黨專政、平反六四與中共迴避歷史問題、殖民懷舊與中國人身份認同等十大矛盾的一次性爆發②。

  泛民派認為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著重民族主義的情感灌輸,要求學生對身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身分感到自豪;同時由香港教育局資助出版的《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册》內容偏頗,避開近代中國內地的敏感事件等,發動“729反洗腦大游行”。香港政府在回歸後曾試圖通過通識教育等強化國家認同,但香港社會長期親近且接受西方價值觀,對愛國主義式教育形成強大阻力;在“729反洗腦大游行”之後,港府迫於壓力,更不敢輕啓強化愛國教育,最終通識教育改革難以推動,成效不彰。

  在通用語教育方面,港英統治時期,英文教育占據絕對的優勢地位,雖然1980年代母語教育得到鼓勵,但英文教育的優越地位早已根深蒂固,在1997年以後亦不見改變,香港社會根深柢固認為,英文教育才是優質教育的象徵。1997年港府頒布《中學教學語言指引》推動母語教學,此後又有微調,但是至今香港500多家中學中114家特別申請并經過審核的優質中學被准予采用英文授課。

  近日漸浮上台面的普粵之爭,凸顯了香港語言教育問題。港府根據《基本法》推行“兩文三語”(Bi-literacy and Tri-lingualism)政策,兩文指中文和英文,三語為粵語、英語和普通話,多元并保存對歷史和地域文化的尊重,為適應現實和未來發展預留了制度空間,但也造成社會認同整合的阻礙,泛民派稱香港話取代粵語,并且以香港話當母語,反對強推普通話,要求維護香港本土文化,拒絕大陸文化的侵入。

  此次香港爆發的反逃犯條例抗爭,再次凸出香港青年的認同教育和內地有嚴重落差。前香港特首董建華在爆發反對派“七一占領立法會”後認為,在他任內開始推行的通識教育失敗,是造成年輕人出現問題的重要因素,必須想辦法改變,香港青年人應多瞭解國家,把握大好的發展機會。香港中小學教育課程被曝光多有貶損內地、暗示陸港矛盾以及美化占中運動等內容。

  大陸環球時報指出,香港回歸以後需要解決國家觀念,但由香港學校教師組成人數達9萬的“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教協)早已被反對派勢力把持,成為一個鼓吹反中、反政府的組織。教協2013年出版的《香港政治制度改革——以占領中環為議題》的顧問就是鼓吹“公民抗命”的占中發起人戴耀廷。港府取消中國歷史、加入通識教育是災難,結果培養一代缺乏歷史感、文化感的年輕人,當初教育政策的制定者難辭其咎。大陸官媒批評香港高校的學生會濫用言論自由、宣揚港獨,而香港高校管理者不僅不批評,甚至放縱,說明這些人存在嚴重問題,“是多麼無能與失職”。

  但與香港被殖民經歷相似的澳門,在回歸後的教育便與香港相距甚遠。澳門《非高等教育制度綱要法》將中華文化教育作為教育的總目標之一,提出要培養學生能以中華文化為主流,認識、尊重澳門文化的特色,包括歷史、地理、經濟等多元文化的共存,并培養其世界觀。澳門回歸20年來,國民教育得到加強,87所大中小學升掛國旗實現全覆蓋,大陸人民教育出版社(澳門版)歷史教材進入澳門學校使用。

  五、台獨和港獨結合?

  台灣因曾經被日本殖民統治,至今在台灣仍有持殖民進步論看待日本占領台灣的親日勢力;而香港曾被英國殖民統治,同樣在回歸後,存在持殖民進步論、懷念英國統治的勢力。台灣在國民政府遷台前,皇民派認同的國家是日本,加上台灣經濟發展初期,依賴日本甚深,政經社群都出現親日力量。而香港情況更加特殊,不同於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居民擁有公民概念,香港社會是由居民組成的,包括永久性居民和非永久性居民。香港居民中不少是擁有雙重國籍甚至是其他國籍的外國人,他們在香港經濟發展中具有特殊地位,他們對97香港回歸後的前景充滿不安,曾大舉拋售資產,在當時情況下,北京難以強行要求改籍中國,否則可能出現逃港潮。為顧全現實、穩定香港局勢,不得不淡化公民概念、國籍意義,對非中國國籍的香港永久居民采取一視同仁態度,保留其政治權利。造成今日香港即使不持有中國國籍,甚至持有外國國籍,衹要是香港永久居民便可享有完全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等幾乎所有公民權利,還可以擔任公務職務。這種香港殖民地時代遺留下的特殊居民制度、根深柢固的崇信洋教育、洋體制,加上外籍法官掌握司法體系,造成港人對中國國家認同觀念的養成,形成強大障礙。

  根據香港回歸後的制度設計,除終審法院首席大法官必須是具有中國國籍的香港永久居民外,其他法官的聘用并不受限制。媒體統計,香港終審法院14位法官中,外籍法官就有10人,占比高達71%;高等法院37名法官中,有外籍法官8名;區域法院37名法官中,有外籍法官6名;裁判法院82名法官中,有外籍法官2名。③從占中到反逃犯條例抗爭,法官重判港警、輕放反對派,被支持北京和港府的民衆強烈指責,是港獨的幫凶。

  即使特首林鄭宣布撤回《逃犯條例》,但反逃犯條例抗爭仍延續數月。反對派勇武青年繼續在各地破壞港鐵、公共設施;投擲燃燒彈,以各類凶器無差別襲擊港警和一般市民等,而“和理非”派繼續在互聯網和校園以“O2O”在綫上綫下擴大文宣煽動和群衆動員。一些港獨青年到台灣各地校園宣講香港情勢,將恐懼感擴散到學生圈,推動台獨、港獨青年和組織的串聯逐漸公開化。

  由於11月香港將進行區議會選舉,被視為是明年1月台灣總統大選重要的觀察指標,港獨和泛民派候選人反一國兩制和反中國的要求,和民進黨蔡英文的口徑完全一致。由於背後泛綠政治勢力提供支持,共同策動發起“929台港大游行”,聯手製造“芒果乾”亡國感,打造“港台青年命運共同體”,彼此造勢,相互呼應。香港區新增登記選民30萬人極有可能讓香港建制派在區議會選舉遭遇極大挑戰,若獨派和泛民黨派獲得重大勝利,將衝擊立法會的議員選情,香港青年的動向,已經成為港府能否有效治理的重大威脅。而台灣總統選舉也將新增近50萬青年選民,民進黨正全面訴求韓國瑜不受青年青睞,抹紅韓國瑜支持一國兩制,在蔡政府全面采取兩岸對抗政策、深化綠營史觀教育的影響下,青年選民的動向,也將左右總統選舉的勝負。

  六、結語:必須正視台港歷史教育存在的認同問題

  大陸自1986年起,“一綱多本”一直是教科書編寫的主導原則,官方實際上將教科書編寫的權力下放,衹保留了審定權力,在不超出國家規定的課綱標準前提下,中央政府鼓勵有能力的出版機構、教育機構和個人編寫不同版本的教科書,提供給不同地區和不同學制的學生們使用。但自2001年起,素質教育成為中國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標後, 70多家單位自籌資金參與編寫和出版,引發教科書質量參差和不同程度的意識形態自由化或去意識形態化的傾向,在中央教育部門乃至最高層級看來,是危險的訊號。

  在此原則下,自2016年起,北京醞釀將教科書編寫事權收歸國家層面,在長達2年多的時間裡,北京投入大量人力資源和政治資源下,“充分體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新版統編教材,從今年9月初新學期開始,中國大陸全國中小學生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將在義務教育階段(小學和初中)所有年級都使用部編版教材,此前的各種版本教材將陸續退出舞台。北京、上海等六省市今年9月的高中新生入學後,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本教科書此前的版本也有不小變化,改由北京最高層級審視的部編本取代。

  香港自1997年回歸祖國以來,竟也和台灣一樣,走向民族乃至國家認同的兩極化對立,香港市民從去殖民化後的擁抱民族、響應愛國思想,逐步走上爭普選、反陸客,反愛國教育之路;從2014年爭普選的占中抗爭,演變成2019年的反逃犯條例抗爭;從爭普選升級成暴力要求反一國兩制、香港完全自治到光復香港、走上獨立,香港幾乎完全複制了在文化和教育上,從反中國護本土、本土與中國二分,到以本土替換中國史觀的異化道路。在政治和文化認同上,形成中國是獨裁且落後的、大陸人是低等的、中國人野蠻欺壓香港人、香港人不是中國人、粵語是母語應取代普通話、香港經濟應擺脫對大陸的依賴、香港史應獨立於中國史之外的新香港認同正統論。

  台灣和香港青年思想逐步跳脫以中國史觀和中華民族為認同的傳統思想,走上用地域替換中國、對抗中國的二分法,但卻無法證明這樣的替換法對自身發展有利、能為國際接受、最重要的是能獲得包括中國大陸十四億人及全球華人支持,反而造成台港陷入空轉、內耗,經濟嚴重衰退、社會激烈衝突對立的慘重代價。 

  台灣泛藍支持者希望高雄市長韓國瑜能打敗蔡英文,扭轉兩岸關係,改正歷史課綱,但在蔡政府執政下,早已形成大法官會議、教改組織、民間家長團體和歷史學者相互結合的綠營意識形態偵防網,就算藍營重返執政,要把歷史課綱重新修正,勢必點燃新的獨統大戰,讓民進黨和獨派有機會再度鼓動青年上街。

  儘管大陸認為,按照基本法港府是制定教育政策的關鍵主導者,港府雖然曾推動國民教育及德育課,但一遭反對派指責,便無限期擱置,顯示港府內部存在輕視國家觀念、愛國教育的官員。大陸官媒認為在此次香港反逃犯條例抗爭風波結束後,通識課和國情教育方面必須大刀闊斧地改革,教育局需要對通識教材進行審查,也應使用規定的統一教材,并對敏感字眼進行清晰界定。但在反逃犯條例抗爭的破壞下,港府動輒得咎,尤其西方國家運用西方式民主價值,攻擊大陸的中國式民主,在各種新媒體和社群交流平台的推波助瀾下,台港青年和大陸青年的認同落差依然難以化解,這不但是兩岸和平統一必須面對的艱難問題,也是香港一國兩制治理必須克服的關鍵難題。

  不論是台灣或香港,要正史清亂,都是一場很艱苦的長征。 

  註釋:

  ①快訊/2020總統大選首投族118萬人,增設1346處投開票所,ETtoday新聞雲,2019/09/12,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90912/1534111.htm#ixzz601onokG8

  ②陳競新、張倩燁,《回歸十五週年檢討 揭開香港十大矛盾》,亞洲週刊第26卷 28期,2012/7/15,http://www.yzzk.com/cfm/content_archive.cfm?id=1363761816439&docissue=2012-28

  ③近思錄:“碰壁”四大殖民遺留 香港失去最关鍵22年,多維新聞網,2019/08/28,http://news.dwnews.com/china/news/2019-08-26/60146853.html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9年11月號,總第263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