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布局2020,以穩增長和結構調整為核心
http://www.CRNTT.com   2019-12-19 08:42:50


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實現小康的決勝之年,更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之年。
  中評社北京12月19日電/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近日召開,會議強調要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明確穩增長的底線,彰顯深化改革和推動經濟結構轉型的決心,並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對逆周期調控做出有新內涵的戰略部署。

  加大逆周期調控穩增長

  新華網發表萬博新經濟研究院滕泰、張海冰文章表示,正如會議所指出的,當前經濟增速下行壓力加大,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不僅是周期性因素,更多的長期性問題;不僅要關注總量目標,更要關注結構性目標;不僅要重視逆周期宏觀調控,更要重視經濟體制改革。而首先應當“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這可以說是其他工作的前提。

  目前,很多地區和產業有居民收入增速放緩和就業率下降的跡象,如果任由經濟增速繼續下滑,勢必引發更嚴峻的社會問題。正因為如此,我們看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2020年六項重點工作時,特別對民生保障和就業保障做出重點部署和安排,強調要發揮政府作用保基本,做好關鍵時點、困難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強調要穩定就業總量,改善就業結構,提升就業質量,突出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工作。為了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也需要強調穩增長的底線思維。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逆周期調控持續加力,但並非全面發力,而是更加強調政策的結構性。

  財政政策方面,大力提質增效,更加注重結構調整,提出要堅決壓縮一般性支出,在有限的財力下,做好重點領域保障,支持基層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值得重視的是,在傳統基建領域基本飽和、空間有限的情況下,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著眼國家長遠發展,加強戰略性、網絡型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川藏鐵路等重大項目建設,穩步推進通信網絡建設,加快自然災害防治重大工程實施,加強市政管網、城市停車場、冷鏈物流等建設,加快農村公路、信息、水利等設施建設”,對基本建設的方向做出具有前瞻性的規劃。

  考慮到財政赤字率仍然低於3%,遠低於西方發達國家,積極財政政策還有加力空間,尤其是在上述結構性基礎設施投資上,仍有一定的增長空間。

  貨幣政策方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穩健貨幣政策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貨幣信貸、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同經濟發展相適應,降低社會融資成本。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融資,更好地緩解民營企業而和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結合中國經濟面臨的多重下行壓力,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保持貨幣供應合理充裕、降低社會融資成本的要求,我們預計2020年中國貨幣政策還有降息、降准空間。

  用改革的辦法推動結構轉型

  文章提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多次強調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要求“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持續用力”,甚至在部署科學穩健把握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時,也要求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貫穿宏觀調控全過程。如何理解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用改革的辦法推動結構轉型,具體可以從三方面邏輯主線去把握。

  第一,當前中國經濟周期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是供給結構的老化,在工業化的早期或中期的話,這個問題不明顯,越是到工業化後期,供給結構老化的問題就越突出。中國仍處於周期的下行階段,用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去刺激,不能說不起作用,但根本原因還是供給結構老化,必須得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推動供給結構升級,才能真正扭轉經濟下行的趨勢。

  第二,從增長邏輯角度看,經濟增長,涉及制度的條件、增長的要素和增長的技術新動力等條件。現在經濟增速下行,從供給側的改革紅利來看,就是如何進一步深化產權改革和市場化改革來挖掘改革紅利,如何通過深化土地市場改革、資本市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人口和戶籍制度改革等,挖掘新的要素紅利,並通過教育、技術等新體制改革來培育新技術紅利。總之,按照新供給增長模型,制度是增長的條件,土地、資本、勞動等是增長的要素,技術是增長的根本動力。供給側改革必須從這幾個方面著手,才能再續中國經濟增長的長期動力。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