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大華網路報:台北法案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效果
http://www.CRNTT.com   2020-03-29 09:10:37


  中評社香港3月29日電/大華網路報今天專欄文章說,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簽署“台北法案”,明定對於損害台灣安全與繁榮的國家,美國應考慮改變與其經濟、安全及外交接觸。這個動作擺明是在嚇阻台灣現有的“邦交國”不得與台灣斷交,對於維護台灣國際空間雖不無象徵意義,但究竟有多大實質效果?恐怕連美國都沒有信心。 

  全名為“台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的“台北法案”,目的在“強化台灣國際地位,以回應中國透過打壓手段,壓制台灣國際空間及全球外交認可”。這項法案呼籲美國行政部門,對於顯著強化與台灣關係的國家,應研議以適當及符合美國利益的方式,挑升美國與其經濟、安全及外交來往;而對傷害台灣安全與繁榮的國家,則在考慮美國外交政策利益,並與國會磋商後,可考慮“調整”美國與其交往的原則;在參與國際組織方面,也呼籲美國支持台灣在國際組織上的參與權利,包括會員或觀察員身分;另外並建議進一步增強雙邊經貿關係。 

  毫無疑問,這個參眾兩院一致通過的法案,是要以嚇阻台灣“友邦”不得與中國大陸建交的手段,來維持台灣的國際空間。這對“邦交國”只剩十五個的台灣,不僅有一定的象徵意義,也顯示目前台美關係確實不錯。然而,這個美國的國內法真能發揮作用嗎?恐怕大有問題。 

  蔡英文上任兩年,就有聖多美普林西比、巴拿馬、多明尼加等三個“邦交國”與台灣斷交,“邦交國”數目迭創歷史新低。為了跟中國大陸較勁,美國開始積極介入。 

  2018年八月二十一日,薩爾瓦多不顧美國的力阻,斷然與台灣斷交。兩天後,白宮罕見發布聲明,指出將“重新評估”美國與薩國的關係;九月四日,親台的參議員賈德納提出“台北法案”,試圖透過變更美國對中南美洲國家的外援,阻止台灣邦交國轉向;九月七日,美國更宣布召回駐多明尼加、薩爾瓦多大使及駐巴拿馬臨時代辦;當時外界普遍認為,美國此舉是為了“懲罰”這三個國家與台灣斷交,向中國靠攏;當年九月十二日至十三日舉辦的“中美洲共榮與安全會議”,會議前一週又突然喊停。這一連串動作顯示,美國為了台灣,似乎是全力相挺。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