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生命健康產業新增長點“次第花開”
http://www.CRNTT.com   2020-05-29 11:52:56


 

  無獨有偶,疫情中賦予生命健康領域的應急使命,也使得從業者“眼光向外”,尋求對於現有產業的變革性突破。全國人大代表、步長制藥總裁趙超表示,充分釋放生物醫學大數據的價值,將提供全新藥靶,加速新藥研發,賦能我國醫療和制藥產業。

  “除了原有的生命健康領域快速發展之外,新的增長點還會出現在越來越多的交叉領域。”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廖洪恩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在今年疫情的啟示下,生命健康領域在全球各國戰略發展中的地位將進一步加重。

  “面對生命健康領域的新增長點,我國產、學、研、醫等各界在近年間已經開展了多樣化的嘗試,在人工智能疾病診斷、智能醫療等領域已經產生了一系列標誌性成果,政府與監管部門也在推動相關法律法規、產業標準的建立。”廖洪恩說。

  多行業科技創新 匯聚生命健康領域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於公共衛生帶來嚴峻挑戰,讓人們對新藥、新疫苗的臨床前周期縮短有了更緊迫的需求。

  “十年甚至更久的時間”需要在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大幅縮短,生物技術迫切需要“代步工具”,加快“腳程”。

  “基於人工智能的新藥研發平均1—2年就可以完成臨床前藥物研發。”趙超說,生物醫學數據已經進入了PB級時代,我國需要進一步加快布局計算醫學新型數字基礎設施,發揮算力、人工智能方法、大數據的帶動作用。

  生命健康領域的科技創新迫不及待走出“閨閣”,擁抱大數據、超級計算、人工智能、5G等新興產業的助力,產業融合勢不可擋。

  廖洪恩認為,各個行業的科技創新匯聚到生命健康領域,人工智能、大數據、生命健康、智能穿戴等新興領域相互之間結合得越來越緊密,生命健康正逐步進入數字化、智能化、遠程化的新時期。

  “計算醫學可發揮空間大,可改變藥物臨床前研究投入大、耗時長、失敗率高的現狀,提高新藥研發的成功率和產業價值。”趙超說,以生物醫藥產業為例,需要信息產業技術、數據科學技術、制藥技術的有效融合,建議由科研力量國家隊牽頭,推動“計算醫學”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生物醫學大數據的數據標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