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70多座“文物橋”被毀 古橋如何抗洪
http://www.CRNTT.com   2020-08-03 09:06:10


 
  永定區文物部門負責人唐永才介紹,馬頭溪風雨橋坍塌後,湖南省文物局以及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第一時間趕往現場查看受損情況,部署古橋修復事宜。目前,文物專家正在測繪,著手設計重建方案。“幸虧村民們及時自發打撈,他們撈起的龍骨、橋墩石等原始構件,今後修復還可以用得上。”

  此次南方洪災中遭到不同程度損毀的古橋還有不少。據國家文物局統計,截至7月16日,南方11省份有500餘處不可移動文物因洪災不同程度受損,其中橋梁共有70餘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安徽黃山屯溪鎮海橋、四川阿壩紅軍長征遺跡達維會師橋和江西婺源清華彩虹橋等被衝毀……

  極端氣候條件特別是洪澇災害情況下如何最大限度保護古橋,成為一道難題。

  “古建活化石”有保護軟肋

  研究顯示,目前我國留存下來的真正意義上的古橋不到1萬座,被納入文物保護單位,受文物法保護的古橋,所占比例並不高。已核定的共8批、5058處國保單位中,僅有古橋不到百座。

  本輪南方汛情屢屢導致文物特別是古橋損毀後,國家文物局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全面加強汛期文物安全工作。

  記者採訪基層文物保護工作者、鄉鎮幹部和專家學者了解到,極端氣候條件下的古橋保護,尚存多重“軟肋”:

  ——汛前排查和搶救性維修保護有待加強。部分地方文物部門在洪災來臨前對現存古橋面臨的風險排查有待加強;對存在損毀消失危險的古橋,開展搶救性維修保護,往往難以把握住枯水期時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