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70多座“文物橋”被毀 古橋如何抗洪
http://www.CRNTT.com   2020-08-03 09:06:10


 
  就修繕調規。

  古橋修復工作應仔細考慮所保護的對象,需要了解古橋的歷史性特征,包括施工工藝、材料特點,並按照古橋的歷史重要性對其進行相應的等級劃分。對古橋按照“現代建築思維”搞構件替換,將嚴重影響到其歷史特征和文物價值,還會危害安全性。此外,需要分析古橋的結構和功能。只有對橋梁結構、承載力開展分析評估,找出影響古橋安全的症結,才能做到藥到病除。為此,建議調整現行古橋修繕的相關招投標管理規定,打破單一資質障礙,建立由文保專家、當地能工巧匠等多方參與的古橋維護專家隊伍,確保修繕項目穩步推進、修舊如舊、穩固安全。

  幫管理定向。

  建議古橋保護管理樹立“公益導向”。按現行法規,多部門對古橋保護負有責任。在地方實際工作中,要杜絕對古橋文物認定、管理、使用、監督各主體“各行其是”的問題;要求各部門不僅重視有資金且有能“吹糠見米”見成效的“保護任務”,還要著眼長遠積極開展調查、分析、發現和排除自然災害風險等工作;承擔古橋保護任務的相關基層單位,不但要為橋梁保護投資做“貼錢”項目,還要勇於承擔實施起來要面臨相關利益主體抗拒的“得罪人”項目。

  對風險預警。

  建立古橋數據庫和智能檢測預警系統。盡快對古橋進行全國範圍內普查,全面了解我國古橋現狀,建立古橋數據庫管理系統。數據庫包括古橋的動態信息,如修建年代、結構、材料、水文地理環境、交通量以及相關文化和歷史性特征。數據庫還應記錄古橋的養護和修復工藝。同時,建立覆蓋“國保級”“省保級”古橋的監控系統,實現遠程監管、物聯網監控和古橋安全監管人員智能巡檢,建設完善古橋安全監管平台。充分運用近景攝像、激光掃描、雲計算、大數據、“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實現古橋全壽命監測,推動古橋安全保護與科技融合,推動古橋保護能力全面提升、保護成效顯著進步。(記者 蘇曉洲 阮周圍 柳王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