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育新機開新局
http://www.CRNTT.com   2020-08-07 08:32:41


 
  扎實推動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文章指出,建設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事關中國現代化建設全局。必須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為主攻方向,著力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培育新形勢下中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一是要將擴大內需作為戰略基點,加快構建完整內需體系。超大規模市場是聯通國內國際市場、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優勢。要將這個優勢發揮出來,就要著力擴大內需。內需是由居民消費需求、企業投資需求和政府需求有機組成的體系。應針對不同類型主體的需求,堅持問題導向,打通阻礙需求潛力激發的痛點和堵點。針對居民消費需求,應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深化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穩步提高居民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完善與中國國情和發展階段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特別是提升對農民工及其家屬的保障水平,減少消費的後顧之憂;不斷改善消費環境,提高商品和服務質量,推動居民消費升級。針對投資需求,應弘揚企業家精神,支持企業家專心辦企業並獲取合理回報,使企業“想投資”;落實好紓困惠企政策,特別是打通資金向實體經濟流通的渠道,強化對市場主體的金融支持,使企業“能投資”;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加強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形成長期穩定發展預期,使企業“敢投資”。針對政府需求,應在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積極財政政策的同時,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率,讓每一筆錢都花在刀刃上、緊要處。

  二是要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主線,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發展水平。持續提升供給體系的質量與效率,是解決供需不平衡不匹配、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關鍵。應深入貫徹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當前形勢下應將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發展水平放在突出位置,充分發揮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和工業體系完整的優勢,著力推動強鏈補鏈固鏈,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維護產業安全。應制定實施有利於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一攬子政策措施,把提升全產業鏈水平作為主攻方向,鼓勵企業增強上下游配套能力。引導各地根據不同要素條件優化生產力布局,促進區域間產業鏈供應鏈協作。立足中國區域間發展不平衡和產業布局存在差異等特點,更好挖掘產業梯次轉移的空間潛力,為沿海產業向內陸沿邊地區轉移創造更好的條件。

  三是要將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作為主攻方向,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必須認識到,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讓市場在科技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同時,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要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的趨勢,加快推進數字經濟、智能製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前沿領域的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同時也要認識到,自主創新不等於封閉創新,而要善於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強國際科技合作,加大國際化科技孵化平台、離岸創新中心等新型平台建設力度,探索構建開放式自主創新體系,走開放創新道路。

  四是要將高水平對外開放作為強大支撐,深入參與引領國際經濟循環。眼下,國際金融危機前形成的世界經濟三角循環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調整,新型分工方式、新型產業鏈價值鏈和區域化供需網絡正在興起,中國在新形勢下的國際經濟循環中大有可為。應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一方面,要用好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積極擴大進口,以服務業為重點擴大外資市場准入,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吸引集聚更多高質量外資企業。加快中歐投資協定、中日韓自貿區等談判,與主要發達經濟體建立更加緊密的產業和市場循環關係。另一方面,要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以“走出去”開展國際產能合作為抓手,在中國有優勢、沿線國家有需求的鋼鐵、電力、工程機械、軌道交通等資本品領域以及家電等消費品領域,抓好一批示範性國際循環項目,與相關國家之間形成合理分工和良性循環關係。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