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陸百甫:中國將迎來又一個歷史性時刻
http://www.CRNTT.com   2020-10-10 14:58:31


 

  當然,還有許多這方面的建設工作,不再一一列舉。

  第六,儘管新中國前30年在黨和國家領導下,在廣大農村幹部和廣大農民的努力下,我國農村面貌出現了過去2000年所沒有過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由於長期的積貧積弱,我國廣大農村除少數真正脫貧以外,大多數農村仍然沒有徹底擺脫貧困狀態。隨著中國工業化的發展,城市的繁榮,城鄉差距拉大,城鄉割裂加重,城鄉矛盾顯現,農村落後問題、農民收入低下問題等更加突出。再加上較長一段時間,我們在農村工作當中還是存在“左”的政策的偏差,急於求成搞所謂的“向共產主義過渡”,推行人民公社體制模式,生產體制嚴重不適應尚處在小農生產狀態的中國廣大農村現實。所以,農業生產搞“大呼隆”,農民分配搞平均主義,農村工作搞“一刀切”。農民的利益與生產責任、生產付出嚴重脫節,極大地影響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和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所以,農村體制必須改革,這就是為什麼改革開放首先從農村開始。

  中國改革從農村開始, 並取得成功

  中國發展觀察:農民貧困,整個國家也不可能富足。正是農村改革的成功,使農民基本上解決了溫飽問題。那麼,農村改革從哪些方面推進了脫貧以及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

  陸百甫:中國改革從農村開始,並取得成功。

  首先,中國改革是從農村開始的。中國農村改革拉開序幕並取得成功,為中國全面改革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並為中國城市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物質條件。同時,農村改革的推進,也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準備了條件。在農村改革的推進下,我國農業和農村發展也同步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迅速恢復和發展,中國農村開始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

  中國農村改革的終極目標,從一開始就十分明確,那就是徹底擺脫農村貧困落後面貌,走上小康致富之路。路徑也十分明朗,就是脫貧—溫飽—奔小康。在生產方式上,經歷了從包產到戶,到而後的雙層經營聯產承包責任制,再到前些年土地“三權分置”,建立專業合作社,大戶經營的家庭農場等。這一切體制改革,為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奠定了體制保障和經營環境保障。

  其次,中國農村脫貧奔小康起點很低。在改革之初,中國整體上還是“8億農民搞飯吃”的狀況。而在這8億農民中,有80%還處在“中國標準”的貧困線及以下的極低收入狀況,也就是說沒有達到溫飽程度。在正常年景還可能溫飽,多數年景還達不到溫飽。

  在這種狀況下,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第二代領導集體,針對整個中國現狀,尤其是中國廣大農村的現實,制定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步走”戰略,並且響亮地提出了第一步首先解決溫飽問題。這是第一次,作為國家戰略喊出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全國總動員、總進軍的目標口號。也就是今天我們正在攻堅的“奪取脫貧奔小康全面勝利”的國家行動的起始點。接下來,我們國家在黨和政府領導下,奮力拼搏,到黨的十八大召開前,我國廣大農民已經有80%—90%實現了脫貧奔小康,真正實現了安居樂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