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世界最大稀土礦60多年一直被當成鐵礦開採
http://www.CRNTT.com   2020-10-12 11:54:17


 

  由徐光憲院士率領的科研團隊,20世紀70年代研發的稀土串級萃取理論工藝,是我國在稀土領域少有的國際領先技術,正是靠這一優勢,我國在稀土分離方面搶占了制高點。

  之後,我國在稀土技術研發上並無大的建樹。據楊占峰介紹,直到2020年初,我國在江西贛州成立中科院稀土研究院。目前,各大院校沒有稀土專業,沾邊的也僅有中南大學和東北大學等高校的冶金工程專業。

  人才匱乏已經成了我國稀土科技研發的瓶頸。目前,全國20餘位與稀土研究相關的院士中,專門研究稀土的幾乎沒有。

  內蒙古包頭市有一所白雲鄂博稀土資源研究與綜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僅有13人建制,其中11位是從外面臨時聘請的專家。

  池建義等認為,由於人才匱乏、力量分散,我國很難就統一的稀土研究課題進行合作攻關,更難形成共同的稀土理論研究成果,使得我國稀土基礎研究不連貫,核心技術研發乏力,難搶制高點。

  被譽為“稀土之父”的徐光憲先生曾說,目前人類對稀土的認識不足四千分之一,探究空間巨大。

  “現在我們像在‘蒸饅頭’,只知道放‘碱面’,不知道背後的化學反應是什麼。”楊占峰說,基礎研究滯後制約著技術研發和產業應用,亟須數、理、化等多學科交叉,攻克稀土元素的內在機理。此類“燒錢”、費時費力的事情,需國家頂尖研究團隊才能完成。

  專家建議,在有一定基礎的高校設立稀土專業,培養後續人才;同時,可由科技部牽頭在稀土科研力量、設施設備、產業較集中的內蒙古包頭市,組建一個國家級稀土綜合研究院所。

  他們認為,新組建院所決不能走老路,一定要創新體制機制,打造產、學、研、政、企共同參與的稀土研究應用國家平台,讓稀土在國民經濟中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盜采偷賣“黑稀土”仍屢禁不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