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中國發展的根本目的是要讓人民過上好日子
http://www.CRNTT.com   2021-03-16 08:12:55


發展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
  中評社北京3月16日電/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閉幕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會見中外記者時說,中國發展的根本目的是要讓中國人民過上好日子。

  中國網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德勇文章表示,發展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這次會議審查批准的政府工作報告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等,處處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滿足人民美好生活作為治國理政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辦人民群眾之所需,惠民生,增福祉,讓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走過“十三五”,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又躍上新台階。儘管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一時間打亂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正常步伐,但我們眾志成城,以極大的決心和勇氣、非常的舉措,防控疫情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文章指出,昂首闊步邁進“十四五”,中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在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國繼續發展具備多方面優勢和條件,但同時中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民生保障存在短板,民生福祉還有很大改善空間。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從政府工作報告和《綱要草案》等提出的目標舉措,我們看到了一幅指向民生中國的發展藍圖,短期、中期、長期各階段“民生坐標”清晰刻畫。

  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政府工作報告關於2021年重點工作的部署,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涉及的方方面面,可以說都與人民群眾直接相關,反映人民群眾的切實利益,注重解民憂、紓民困,關乎民生保障和改善,讓民生福祉的“含金量”更高,充分彰顯中國制度的顯著優勢。

  去年新增財政資金規模2萬億元,絕大部分都是用於市場主體和民生急需,主要是減稅降費,保基本民生,今年財政支出總規模比去年增加,重點仍是加大對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的支持力度;各級政府都要節用為民、堅持過緊日子,確保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減。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今年依然堅持就業優先的政策,把就業放在“六穩”“六保”的首位;經濟增速預期目標設定為6%以上,有助於為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的預期目標創造有利條件。

  此外,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政府投資更多向惠及面廣的民生項目傾斜,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居民醫保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分別再增加30元和5元,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優撫對象撫恤和生活補助標準,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政府工作報告緊緊圍繞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送出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大紅包,順民意、暖人心、接地氣。

  審視“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持續增進民生福祉、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目標舉措更加醒目。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制定促進共同富裕行動綱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從著力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基本同步;從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到人均預期壽命再提高1歲;從以“一老一小”為重點完善人口服務體系,到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提高到95%……規劃綱要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落細落到位。

  文章最後說,“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牢牢扭住保障和改善民生這個著力點,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把高質量發展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緊密結合起來,把經濟發展同民生福祉改善更好統籌起來,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必將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起磅礴偉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