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研究顯示:我國研究生群體抑鬱焦慮問題顯著
http://www.CRNTT.com   2021-04-13 10:50:09


 
  調研還發現,博士生的抑鬱、焦慮平均水平顯著高於碩士生。博士生中有抑鬱表現傾向的比例也高於碩士生。在碩士生中,有一定程度抑鬱表現的有34.7%,其中有抑鬱高風險的占12.1%;在博士生中,有一定程度抑鬱表現的有36.6%,其中有抑鬱高風險的占12.9%。

  導致如此高比例的抑鬱、焦慮水平,學業壓力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從大學生到研究生,需要經歷一個心態轉換的過程。在大學期間,學習一門課程,只要認真學習,充分掌握,就可以拿到好成績。但是在研究生期間,面對的課題是有探索性的,特別是博士生,論文要求有創新性,這不一定是光靠努力就能夠實現的。還有很多理科領域的博士,如果實驗結果不符合預期,之前所有的努力就會白費,就要換一個研究方向重新開始。由於科研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所有研究生會很有心理壓力,而博士生的心理壓力相對更大。”

  除學業負擔重之外,就業前景不理想和不知道自己適合怎樣的工作也是研究生主要的壓力源。陳祉妍告訴記者,此次調查顯示,畢業年級的研究生壓力要顯著高於其他年級的研究生。“這其實是學業壓力和就業壓力的叠加。”陳祉妍說,“尤其是博士生,在畢業階段,一方面要擔心論文能否順利通過——博士論文要求很嚴格,能否順利通過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如果論文沒有達到標準,學生就需要花很大精力去修改,甚至需要重新答辯;另一方面要擔心就業問題,找工作也是一件充滿不確定的事。所以畢業年級的研究生壓力也是叠加的。”

  沉重的學業壓力導致了研究生群體過長的工作時間,而過長的工作時間對心理健康有著負面影響。研究認為,工作時間越長,抑鬱、焦慮的風險越高,當日常工作時間超過10個小時,就可能出現一定程度的抑鬱表現,因此,日常工作時長控制在10個小時以內可能更有利於心理健康。

  參與本次調查的研究生每周平均工作時長為61.95小時,從分布比例上看,約70%的研究生每天工作時長8個小時或以上,36.5%的研究生每天工作時長10個小時或以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