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研究顯示:我國研究生群體抑鬱焦慮問題顯著
http://www.CRNTT.com   2021-04-13 10:50:09


 
  心理健康素養技能不達標是研究生群體的普遍現象

  陳祉妍告訴記者,抑鬱、焦慮水平與心理健康素養技能顯著相關。研究生群體的心理健康狀況也反映出,在我國即使是高學歷群體,也存在心理健康素養技能不達標的問題。對研究生群體而言,要提升情緒覺察、分心術、認知重評和人際支持技能,這對於降低抑鬱和焦慮風險十分必要。

  陳祉妍解釋說,情緒覺察是指一個人能夠覺察到自己出現負面情緒或有情緒波動的能力。“有時候人對自己情緒的感知很遲鈍,比如說有的人明明很不滿,但他自己卻不知道,甚至也不知道為什麼不滿,只是表現得比較暴躁;有的人情緒很低落,已經達到抑鬱症的臨床界限,但他只是感覺自己沒有力氣學習和工作,無論做什麼事都很累,卻覺察不出自己有負面情緒。情緒覺察是情緒調控的基礎,要先發現自己有情緒波動,然後才能夠進行情緒調控。”陳祉妍說。

  陳祉妍介紹,在情緒覺察的基礎上進行情緒調控,最常用的技能是分心術。“一件事情如果越想越煩,就去做點兒別的事情,讓自己分心。不要在煩悶的事情上鑽牛角尖,讓自己陷入痛苦。”

  認知重評是心理學家最為推薦的一種情緒調控的方法。“就算讓自己分心,煩心事也還在那裡。如果對這件事認識沒有提高,再想起來還是會煩躁。”陳祉妍說,“認知重評指的是一個人的想法產生了調整,對一件事能夠重新認識,重新評價。比如說原來認為非常糟糕的事情,調整想法後看到有壞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情緒就會得到緩解。這是情緒調控最科學的方法之一。”

  人際支持是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很自然用到的調控情緒的方法。有些人一有煩惱就會跟別人傾訴,請人幫忙支招兒,有些人會跟朋友喝酒吃飯,這些都有助於情緒的緩解。但也有些人會憋在心裡,缺乏向人傾訴或找人陪伴的渠道,這些人緩解情緒就很困難。

  陳祉妍指出,在尋求人際支持方面,研究生群體有著特殊之處。對一般人群而言,最強的人際支持往往是親人和朋友,但是對研究生來說,最強大的支持來自導師。研究生與導師的關係是影響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陳祉妍在調查中發現,導師跟學生溝通的頻率越高,學生對師生關係的滿意度也就越高。總體而言,大部分學生對一周一次的溝通頻率比較滿意。導師帶的學生比較少,跟學生的關係就會相對更緊密。當一個導師帶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學生時,學生從導師那裡得到的指導和交流就會少很多。

  加強對研究生群體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支持

  通過此次調研,陳祉妍感到,研究生群體的心理健康支持非常不足。“在很多高校,學生心理健康中心的核心服務群體是本科生,對研究生特別是博士生來說,宣傳和支持都是不夠的,比如有的學校會組織本科生在入學之後去參觀學生心理健康中心,讓學生對中心有一定認識,多一點親切感,需要求助的時候更容易來這裡求助,但是這項工作常常不一定覆蓋到研究生,特別是博士生。”

  陳祉妍進一步指出,本科生往往在公選課可以選修心理健康課,有些學校還把心理健康課定為必修課,讓所有學生都有機會接觸一些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這是提高心理健康素養的有效途徑。但是對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大部分學校並沒有開設心理健康課,有些學校不固定地開設,也是自願選修。但其實心理健康課是有必要普及到每個人的。所以必須加強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健康素養。

  此外,陳祉妍認為對導師也需要做更多的支持和培訓。她介紹說,中國科學院越來越重視對導師心理健康培訓,近十多年來,對新導師都會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訓,陳祉妍希望,未來還能進一步增加對導師的培訓課時,對導師進行更加深入的培訓,讓導師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動向有一定的識別能力。當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時,導師能夠意識到,及時讓專業人員介入。另外,導師還需要了解青年心理髮展的特點,並且學習管理心理學的技能,以便更好地理解研究生,給他們適當的支持,更好地引導和幫助研究生。這些工作的落實就需要高校甚至高等教育相關部門制定更明確的制度和流程,也要配備一定的經費和人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