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以系統觀念構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生態
http://www.CRNTT.com   2021-05-05 09:59:31


  中評社北京5月5日電/堅持系統觀念,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之一。“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推進製造強國、質量強國建設”,要求“保持製造業比重基本穩定,增強製造業競爭優勢,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對此,我們需堅持系統觀念,將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來推進。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徐建偉文章表示,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不是僅靠某一行業、某一領域的“單兵突進”就能實現的,而是需要聯繫而非割裂、全面而非局部、動態而非靜態地研究製造業發展問題,營造有利於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良好生態。

  (一)

  文章介紹,世界上一些製造業先行國家已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製造業生態。

  美國形成了內源為主的創新引領型製造業生態。其憑借強大的創新資源、一流的跨國企業、關鍵的產業環節和高端的市場需求,在構建完善製造業生態的主要方面都能做到以國內為主,對國外依賴程度較高的主要是一般製造領域和低端環節。

  日本、德國等製造強國形成了內外聯動的鏈條協同型製造業生態。這些國家擁有相對完備的製造體系和強大的生產製造能力,占據產業鏈的高精尖環節,並形成了與之配套的應用型技術開發、高技能人才培養、關鍵裝備及材料生產、產業配套能力建設等基礎支撐。

  再看一些經濟快速發展的發展中國家,大多形成了多頭在外的分工嵌入型製造業生態,主要通過發揮勞動力等一般要素的成本和效率優勢,承接國際資本、技術和訂單轉移,大量進口關鍵核心零部件、出口終端產品,形成“多頭在外+分工嵌入+生產製造”的產業發展格局。中國在改革開放以來的很長一段時期內,製造業生態也具有分工嵌入型的特點。

  (二)

  文章指出,當前,中國已邁入新發展階段,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相比於世界製造強國,中國製造業生態尚不健全、不完整,內生的、自主的產業循環體系不夠暢通,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還面臨一些突出挑戰。

  一是科技創新合作的外部環境複雜嚴峻。長期以來,技術引進與合作是彌補中國技術創新短板的重要方式。但隨著中國產業發展能級提升、技術實力增強,一些國家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對中國有望取得技術突破的產業領域進行遏制打壓。這種形勢下,中國技術引進和創新合作的空間大幅壓減,推動自主創新、增強發展內生動力較為緊迫。

  二是持續擴大國際市場規模的困難增多。在全球經濟復甦乏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部分國家與中國的經貿摩擦明顯增多。近年來,在紡織服裝、家電電子等領域,由於出口難度增大導致的貿易轉移效應已經顯現。同時,部分國內企業長期為跨國公司代工,導致其適應需求、引領需求、創造需求的能力較為欠缺,而順應消費需求升級態勢進一步開拓國內市場,則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成本。

  三是產業鏈自主循環的體系還不順暢。中國產業鏈循環存在國外協作路徑依賴深、國內協作轉換成本高、跨產業融合程度不深、跨企業協作能力不強等問題。具體來看,部分國內企業在重大技術裝備、核心零部件、生產性服務等基礎領域和關鍵環節較為依賴國外企業;國內不同產業間、不同產業環節間缺乏有機銜接,技術、產品和市場的聯繫割裂,比如,機械與電子、裝備與材料、製造與服務等產業的相互支撐和聯動發展不足;由於缺少真正意義上的產業鏈“鏈主”企業和生態主導型企業,導致國內企業在產業鏈構建和價值鏈治理上的話語權不強。

  四是產業轉型升級的支撐體系尚不健全。從要素結構看,創新人才、高技能人才、創新資本等高端要素供給短板突出,對高技術和創新型產業發展的支撐力不足;從需求結構看,滿足國內需求升級的產品供給短板突出、大量依賴進口,同時,自主創新產品的市場空間有限、推廣應用不足;從配套政策看,中國對適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的產業政策還在探索完善中。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