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袁隆平的理論遺產
http://www.CRNTT.com   2021-05-25 10:08:48


 
  為了使超級稻高產又降低肥料的使用,在總結前人的經驗時,彭既明突發奇想:為什麼不能讓超級稻“橫”著長呢?

  2017年,彭既明突破瓶頸,分析了2011~2016年湖南省審定的40個中稻遲熟品種、 2009~2014年國家長江中下游審定的63個中籼品種的產量構成因素,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了“多穗型超級雜交稻”的新概念與技術指標,這將使超級雜交稻分蘖能力增強、肥料使用量降低,更利於水稻的機械化管理和安全穩質增效。

  根據“多穗型超級雜交稻”育種模型,彭既明成功培育出代表品種多穗型兩用核不育系明S與新品種明兩優143。提出一個育種模型是十分難得,到目前為止,除了彭既明,我國主要有5位育種專家提出過適宜不同生態區域的育種模型。

  這一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名單公布,袁隆平雜交水稻創新技術團隊獲得通用項目一等獎,彭既明是團隊成員之一。彭既明與袁隆平合著的英文書。

  “他是雜交水稻的總設計師”

  跟隨袁隆平21年來,彭既明取得了國家、部省、市科技成果獎13項,成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家二級研究員。作為享譽全球的雜交稻之父袁隆平的弟子,彭既明也成為全球知名的雜交稻專家。

  剛到袁隆平門下不久,1999年,彭既明就受袁院士派遣去緬甸進行雜交稻的科研推廣。此後,孟加拉國農業部、駐北京使館邀請袁隆平去做雜交水稻評估時,他又被作為袁隆平第一助手代替袁前往孟加拉國。2007年,彭既明擔任聯合國糧農組織TCP/SRL/3102(D)項目專家組組長去了斯里蘭卡。2010年,彭既明擔任聯合國ESCAP斐濟項目專家組組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