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25日電/據中國青年報報道,“科技適老的真正挑戰不在於技術上的壁壘,而在於我們的思維方式究竟是在‘科技適老’還是‘老適科技’?”
在醫院的自動取號機前無所適從;去超市買東西拿著錢卻付不了,因為店家都用網上支付……這是如今很多老人遇到的尷尬:不會手機支付,不會使用小程序,不會調出健康碼……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快速應用,反而把一些老年人隔離在信息鴻溝的另一側,尷尬而孤獨。
剛剛發布的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表明,我國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2.6億人,總數占比18.7%;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1.9億,占13.5%。
針對這一問題,雖然工信部去年下發了《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方案》,但移動時代的日常生活越來越與手機密切相連,老年人遇到的信息鴻溝依舊存在。“跟不上節奏的老年人”在出行、就醫、消費等日常生活中面臨越來越高的門檻,甚至成為科技時代的局外人。
如何推動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困難重重的問題,越來越多被學者、科技公司、公益組織所關注。日前在沈陽舉行的“2021年中國計算機學會青年精英大會”(YEF2021)上,這一議題貫穿多個分論壇。
信息障礙需要“更完美”的技術來解決
信息無障礙是指通過信息化手段彌補身體機能、所處環境等存在的差異,使任何人(無論是健全人還是殘疾人,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能平等、方便、安全地獲取、交互、使用信息。
|